南應大美術系林鴻文老師個展《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 展期:2021年01月16日至06月20日 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南應大美術系林鴻文老師個展《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 展期:2021年01月16日至06月20日 地點: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時光旅人・林鴻文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資訊

  藝術家:林鴻文

  策劃:邵雅曼、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期間:2021年01月16日至06月20日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營業資訊

  場館地址: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高雄市鼓山一路111號)

  營業時間:週⼆至⽇ 10:00-18:00(最後入館 17點30分)※ 每週一休館、國定假⽇正常營業(購票入館用餐享門票全額折抵館內消費:全票250元 | 半票150元)

時光旅人・林鴻文

*藝術家小傳-林鴻文

國際知名藝術家,1961年生於台灣省台南市,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2018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 策展人 

林鴻文不僅是台灣當代藝術史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影響深遠的策展人,亦是台灣從事環境藝術策展與創作的先驅,其策展、駐地創作與展覽足跡遍及世界各國。他從對台南鄉土的關懷出發,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哲思底蘊,延展自身對人文社會與環境生態的關懷,讓林鴻文的環境創作總能以自然無華的形式融入自然風景之中,默默而細緻地溫潤著世界。   – 資料來源:台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駐地藝術家介紹網頁

相關報導

01經濟日報/ 連結靈性與自然 金馬賓館林鴻文特展延伸戶外

2021-01-15 15:22 經濟日報 許夷雯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後稱金馬賓館)明(16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展覽《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由永添藝術邵雅曼執行長與紐約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Albert Nelson Marqui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得主、美國藝術史學家與評論家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攜手策劃,善用金馬賓館緊鄰森山的特殊地理條件,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創作系列平面繪畫與大型裝置,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中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透過環境的...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中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提供

 

此展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首次引入大型裝置與鋼鐵雕塑作品,並將展覽延伸至美術館戶外場域,引領觀眾走入以藍天、綠地為境的藝術體驗,沉浸在藝術與環境共同架構出的感知空間。展覽自明日起至同年6月20日(日)止對外開放參觀,

更多資訊請至:https://alienartcentre.com/InSilence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明(16日)起正式開放參觀,此展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
《林鴻文:於 默默》展覽明(16日)起正式開放參觀,此展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首次引入大型裝置與鋼鐵雕塑作品,並將展覽延伸至美術館戶外場域。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提供

  

林鴻文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平面繪畫、立體鋼雕、環境裝置、文字創作皆是他的觀察隨筆。本展取名《於 默默 In Silence》,並非意指藝術家面對社會與環境的默不作聲,而是暗示林鴻文以獨特的抽象創作語彙,回應自身近四十年對人文與自然的探問與關懷。面對外在世界從不間斷的變動與刺激,林鴻文堅信藝術創作終將帶來的能量轉換,他說:「生命經常乘載著沈重的事物,所以我反而得用輕的筆觸、輕的姿態去將它們轉述出來,這樣兩者才能得到平衡。」

共同策展人、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是促成本展得以實現的主要推手,指出林鴻文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的獨特性,「從我個人經驗觀察,老師的作品用理論去解構是有極限。或許另需藉由面對空白畫布還能斷然下筆成章的覺悟,與不層停止思考的靈魂,才得在參與文化產出上,保留一點靈性的初衷。這也是老師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相當獨特的特質。」

《林鴻文: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林鴻文: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提供

 

共同策展人摩根在十數年來的觀察研究中指出,林鴻文「像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醫者,能夠過他充滿知識的創作,修復我們對於人類現況的再思考能力。」,並歸結以「台灣當代藝術領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作為心得。期盼來訪的貴賓皆能在純粹的藝術場域裡,感知藝術家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的一份提醒。本展空間裝置《甜心》以鐵構成看似柔軟、能慰勞心靈的床,在剛硬的媒材與柔軟的視覺想像上製造感受落差,反映林鴻文2020年面對世界異常動盪的觀察之感,藉作品傳達牽動國際情勢的各方角力與牽絆,為當下開啟一道解放自由的出口。

  林鴻文1961年生於人文薈萃的古都台南,自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後,兩年內即獲邀參與台北市立美術館《中華民國現代繪畫新展望》(北美館雙年展前身),自此開始頻繁獲得展覽邀請與獎項入選,在當代藝術領域裡嶄露頭角。八零年代回到家鄉,林鴻文觸及人文生態的創作關懷逐漸萌芽,作品始終與社會脈動緊密連結:他自大自然擷取元素拓展出平面繪畫裡的空間,以薄塗、自在流溢的油彩述說深刻的人生體悟;另一方面發展與環境結合的立體雕塑,取自於原始粗獷的媒材,流暢柔美的線條則藏著藝術家深入城市與走訪世界的觀察。創作之餘,林鴻文也藉著豐富的策展與駐村計畫,重建台灣與國際的當代藝術視野,展覽足跡遍及港澳、日本、韓國、中國、美國與加拿大等。

  

  永添藝術・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開幕至今逾兩年,今年度將以《林鴻文:於 默默》為首檔展覽探索多元媒材並營造純粹的環境藝術體驗,在純藝術領域之外,同時探討時尚設計與藝術的應用領域。除了現正展出的《林鴻文:於 默默》,館內同時能參訪到兩位美術館創辦人雙個展《邵永添.邵雅曼—狂・禪》、現地創作展《賴志盛-繞梁》,及《詹姆士・特瑞爾—科林斯運河》與《過渡》等國際級藝術作品,期間限定的活動企劃-《花容—藝術與能劇的協和》更於金馬賓館ALIEN美術館餐廳展開,用餐更能免費暢遊全館藝術特展,至2021年2月7日前週年慶期間加碼免停車費優惠,邀請您來趟豐富而深刻的藝術之旅。

02三立新聞:金馬賓館2021年首檔展覽《林鴻文:於默默》16日開幕

記者洪正達/高雄報導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82808  三立新聞網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後稱金馬賓館)16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展覽《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善用金馬賓館緊鄰森山的特殊地理條件,藝術家林鴻文內化近年來對於環境與社會的觀察,創作系列平面繪畫與大型裝置,透過環境的擘劃與配置,作品在多重的建築場域裡,重建靈性與大自然的連結。此展為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自2018年開館以來首次引入大型裝置與鋼鐵雕塑作品,並將展覽延伸至美術館戶外場域,引領觀眾走入以藍天、綠地為境的藝術體驗,沉浸在藝術與環境共同架構出的感知空間。

 ID-2986298

▲金馬賓館2021首場展覽由林鴻文作品《於 默默》擔綱展出。(圖/金馬賓館提供)

 

林鴻文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平面繪畫、立體鋼雕、環境裝置、文字創作皆是他的觀察隨筆。本展取名《於 默默 In Silence》,並非意指藝術家面對社會與環境的默不作聲,而是暗示林鴻文以獨特的抽象創作語彙,回應自身近四十年對人文與自然的探問與關懷。面對外在世界從不間斷的變動與刺激,林鴻文堅信藝術創作終將帶來的能量轉換,他說:「生命經常乘載著沈重的事物,所以我反而得用輕的筆觸、輕的姿態去將它們轉述出來,這樣兩者才能得到平衡。」

共同策展人、永添藝術執行長邵雅曼是促成本展得以實現的主要推手,指出林鴻文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的獨特性,「從我個人經驗觀察,老師的作品用理論去解構是有極限。或許另需藉由面對空白畫布還能斷然下筆成章的覺悟,與不層停止思考的靈魂,才得在參與文化產出上,保留一點靈性的初衷。這也是老師在台灣當代藝術領域裡相當獨特的特質。」共同策展人摩根在十數年來的觀察研究中指出,林鴻文「像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醫者,能夠過他充滿知識的創作,修復我們對於人類現況的再思考能力。」,並歸結以「台灣當代藝術領域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作為心得。期盼來訪的貴賓皆能在純粹的藝術場域裡,感知藝術家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的一份提醒。本展空間裝置《甜心》以鐵構成看似柔軟、能慰勞心靈的床,在剛硬的媒材與柔軟的視覺想像上製造感受落差,反映林鴻文2020年面對世界異常動盪的觀察之感,藉作品傳達牽動國際情勢的各方角力與牽絆,為當下開啟一道解放自由的出口。

時光旅人・林鴻文

03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林鴻文:於 默默 Lin Hong-Wen: In Silence

https://www.alien.com.tw/websev?lang=zh-tw&ref=pages&id=167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ALIEN Art Centre

 

「我並不繪畫抽象,而是真實的內心感受與面對社會情境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這些作品無比寫實。」— 林鴻文

時光旅人・林鴻文

 

「林鴻文是該時代的藝術家,在專注於壓克力或鋼等材料時,他背後那不合時宜的直覺推動力會越來越強,從而拒絕計算或贊同只能稱得上『合理』的創作方法,他對藝術的態度既不是系統性的,也不是預定性的,他寧願參與形式的挖掘,也不要任何陳腔濫調或可預測的事物,因此其作品具有開放性且無拘限制,而他對形式的忠誠不是正式的,至少在傳統意義上不是。林鴻文不在顯而易見的領域內工作,且不隨波逐流試探國際藝術市場,作為一名獨一無二、不斷深耕的藝術家,他避免從事認為有問題或與其要求不相符的專案。他的靈感來自單一角度,因此他能夠完全專注於自己的創作,成為自己的畫家。」
 

— 美國藝術史學家、《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 羅伯特.C.摩根

時光旅人・林鴻文

創作只是在表露我對他的生命一種看法罷了!把心思穿越如暢然無礙開展的翅翼撫風凌空遨遊藍天八垓,一絲的風流藏埋著霧露滑過思想的翎羽,感知那僅僅的微渺倏乎。語言及文字行為難以企及視覺背後巨量負載當下,每一個點所對應的所有,每一條線所牽扯出的原因,那對應的空間常是無極,無極於生命所難以了解的所有!最後我也不給它方法了,而僅是相視而為。於生靈與所造就的一切間,藝術或可以開展尊敬以禮的空氣吧,我是那麼的幻想!或者是奢求!

林鴻文 於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9/11/2020

時光旅人・林鴻文
關於本展


文/邵雅曼 永添藝術執行長、《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

林鴻文的花園是一處沒有特定中心的自在。他談論樹、談論不同的樹如何生死循環。他的工作室被作品佔據,成為不易活動的空間,而創作中的作品是如此巨大。環境似乎無礙於他的創作。林鴻文的工作室有著鐵的頂棚,陽光由天窗射下,雨點拍打在鐵棚上的聲響撩撥創作靈感,原創的靈性不受制於環境,更顯自由。

「重返根源」 之於當代藝術發展,是當創造意念成為人文的起點。以核心價值為延伸,無數根源應運而生。這些起點奇妙的結合生命的際遇,融入揮灑的瞬間。林鴻文的透徹畫面並無遲疑,一股強大的生命力牽動著意識而流動,渾然天成。

視覺藝術的發展伴隨著一段與意義對應的進程。科技生活以符號做為一種無聲的溝通,形成社會的多重面向,使虛實的界線產生模糊。儘管語言是常用的溝通方式,覺知是真實的面對自己,將想望化為實體的存在。

本展以時間流動的變化來還原作品超越形式的力量。對應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的座向安排,引晨光入室,從東南方向進入空間,形成展場透視的斜牆使光線的變化構成為流動的時間表情。進入午後,時間的路徑由展場後方展現另一種色溫。林鴻文的作品,自然地構成一段起點與終結的貫連。古老騎縫章的智慧,是將分頁的意思連成一體的圓滿,在和諧的整體裡卻潛藏著不安份的創作靈魂,成為一種嶄新生命的詮釋。

時光旅人・林鴻文

《於 默默》

藝術家|林鴻文
策畫|邵雅曼、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期間|2021年01月16日至2021年06月20日

主辦|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展覽出品|永添藝術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推廣協力|晶英國際行館、THE UKAI TAIPEI
特別感謝|御盟集團

時光旅人・林鴻文

Robert C.Morgan / 時光旅人・林鴻文

林鴻文作品於有「禪宗」思想-薩滿主義繪畫、雕塑和裝置,揭示一位藝術家的烈度,既精且準,神秘而與眾不同,無分媒材,恆有無形且隱晦的連結,將作品巧妙融合,其雕塑和繪畫自帶生命力及能量,古代中國人稱之為「炁」,而這股「炁」存在於「自然」和「人為」的形式中。林鴻文作品揭示了一種隱藏的結構,組成部分之間流動著潛在電流,無論它們是二維還是三維、圖形或是抽象,都不如它們揭示內部能量的能力來的重要。

回溯新石器時代,今日我們稱為「藝術」的作品,曾經是薩滿教祭司或賢哲們觀察並感覺到生活各方面無所不在的精神萬物靈「炁」,包含植物、岩石、樹木、魚群、種子、水果、動物及人類,而薩滿教祭司在古代台灣儀式中的作用,是揭示自然界、宇宙以及生物體內「炁」的跡象。八世紀以後,禪宗和道家僧侶採納、提煉及融合以上一些思想,他們在冥想時,透過「開悟」,追求「空」和「無」的境界,而今,我們可以在南台灣發現有大師在實踐這種藝術形式,使這種意識歷史得以延續,此藝術家即—林鴻文,他透過「不在於在」的方式,使藝術帶有能量的象徵—「炁」,以及成為所有知識的來源。

二〇〇九年四月,我拜訪林鴻文先生位在南台灣古城—台南郊區的工作室,發現他的雕塑作品,許多佇立於地面,而部分懸吊頭頂電線上;有些由焊接不鏽鋼組成,有些是釘或綁在一起的竹條。有時,他用插在石頭裡的鋼軸,暗示鍛鋼是大自然的延伸,同時是起源,而石頭的形狀,提升鋼軸的視覺效果,鋼軸亦在石頭上產生微妙有機變化。出身在美國,同時為藝術家和評論家的我,深受林鴻文先生和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兼雕塑家—巴尼特・紐曼(Barnet Newman)之間的對照吸引。依稀記得幾年前,見過紐曼六〇年代三件名為「Here Ⅰ」、「Here Ⅱ」及「Here Ⅲ」的鋼雕作品,其鋼軸,不論鍛鋼或不鏽鋼,都佇立於鋼座上,每件垂直上昇物件,化身周遭環境的指標,彷彿是一支記號筆、當下的精神性存在、亦或象徵此時此刻,而當我在林鴻文的台南工作室,看見他的鋼雕作品時,這些精彩時刻在腦海中排列開來。

時光旅人・林鴻文

兩位雕塑家不能獨自看待,紐曼先生是正統猶太人,而林鴻文來自佛教背景,儘管如此,兩位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卻有某種理念不謀而合—佇立的鋼軸從地面升至天空、從地球碰天堂、從肥沃的土地到超然的乙太。當然,每個藝術家的形式之間,都有表達上的細微差別和差異,對於林鴻文來說,鋼的頂部是彎或扭曲,便是細微的調製方式,正如他在台灣「明宗書法藝術館」前的大型鋼雕作品所展現,無論如何,這些元素賦予林鴻文先生的雕塑作品豎立的特徵,好比一位書法家思索如何運用毛筆溫柔的力量,在字裡行間洋灑出「炁」,我開始了解鴻文的雕塑方法和他身為畫家時的繪畫作品,其空間定位是一致的,且紐曼也是如此。
時光旅人・林鴻文

因紐曼以更一致的方式使用垂直的「拉鍊」,而林鴻文在手勢、標記和色彩上,表現出更多差異,顯見每位藝術家都有複雜的精神觀念,灌輸於各種作品中,如紐曼的「拉鍊」既可看作是猶太歷史上神聖光芒的標誌,也可視為以嚴格的形式,對畫布做內部重申;而在鴻文的作品中,鋼軸在符號或結構上的意圖不是那麼直接,反倒更像非理性地突然受到啟發,即禪宗所稱「開悟」,鴻文傳達特定理念或故事的手法,是沒有固定公式可循的;相反,他喜歡快速、直觀地表達,像是透過彎曲、扭曲或鋼材切割,強調作品的結構,如此一來,能使雕塑品質與他人有所鑑別。反思鴻文的作品時,我體悟到基本結構來自筆刷,同時也是書法來源,其中的線以「始終相同但始終不同」的方式彎曲、扭曲和切入空間,在這方面,鴻文正將畫筆的普遍定律應用於鋼和竹的雕塑中,而在此次展覽,可以欣賞到許多這樣的東西,且每種帶有其特殊性,即「始終相同,但始終不同」。

在我為林鴻文高度原創性作品(至少從西方觀點來看)的評論告一段落前,希望能針對他在曼哈頓「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大廳的繪畫和裝置給點意見。首先,他的畫作具有與雕塑作品相似的一致性和結構,我直覺與畫筆、色彩和空間有關,特別提五幅畫作:三幅畫布單幅作、一幅雙聯畫及一幅三聯畫—一幅沉浸在淺粉紅色的稀薄顏料中,而表層底下可見點點水珠,正中央一橢圓形書法,極難辨認;第二幅表面在不均勻背景上充滿手勢標記,將畫面粗分為三部分,書法形狀類似無法辨認的動植物,筆跡大部分是開放的,沒有閉合;第三幅畫整體是灰階的,既不是暖色調亦不是冷色調,灰色也是半透明的滴幾滴在畫布中央一個開放的船形結構上;第四幅是一件重大雙聯作品,其中左面板是斑駁且劃傷的木炭表面,而右面板是深色底的半透明土紅色,頂部邊緣也用深藍色的筆觸標記和刮擦;第五幅則是較小的三聯畫,其左面板是亮橙色、中面板是深酞菁綠、右面板是灰色,每個面板都有不明的標記或形狀,橙色面板的頂部具有不規則的米色形狀,其他面板的中心標記較少。


時光旅人・林鴻文
最後,我認為鴻文許多作品由類似於風箏的漂浮形狀組成,並沒有使裝置本身顯而易見,意思是,形狀只是形狀,從這個意義上說,鴻文的裝置接近自然,他的「浮雲」飄浮在頭頂,但它們也可以作為地球的象徵,無論畫家追求重力還是空氣中的亮度,通常都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元素,在這種情況下,他計劃將一個較大的鋼雕放置在浮動元素下方,從而暗示空氣和重力之間的視覺和概念張力。而南台灣展示的另一項最新作品中,他在一個由劈竹構成的細長結構內放了一個視頻屏幕,露出大眼睛,在這樣的作品中,林鴻文的雕塑不僅是某件事物的象徵,更是他自己穿越時空的真實存在證明,以及「在必要時吸氣和用力、在必要時呼氣和放鬆」的能力,就像人類在地球上進行的所有旅行,知道何時和如何使力,以及如何和何時放鬆,便能跟上天地間能量的韻律,否則意義罕至,我相信,這是藝術家—林鴻文想傳達的重要信息。

時光旅人・林鴻文

《林鴻文:於 默默》共同策展人羅伯特・C・摩根(Robert C. Morgan...

策展人介紹 Robert C.Morgan

Robert C.Morgan是一位作家、評論家,策展人、藝術家和藝術史學家,他同時擁有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美術碩士和紐約大學的博士學位。他住在紐約市,在視覺藝術學院和普拉特學院任教。他居住於紐約市並且任教於普瑞特藝術學院。Morgan是一位經常講課和旅行的人,尤其是在亞洲。他是許多書籍和專刊的作者,包括將《藝術轉化為觀念:關於概念藝術的論文集》(劍橋大學出版社,1996),《藝術世界的終結》(1998)和《瓦薩里 紐約:喬治·巴西勒》(2004)。 他撰寫了包括曾梵志,葉永青,崔國泰,谷文達和張建君在內的中國藝術家的目錄,並且是《亞洲藝術新聞》的紐約區編輯。Robert Morgan已在全世界的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空間策劃了70多次的展覽,其中包括1989年在紐約舉辦的華裔藝術家-劉虹第一屆展覽。他自己的藝術作品則由紐約的比約恩·雷斯勒畫廊(Bjorn Ressle Gallery)作為代表。 紐約日報 2019年7月17日/ 24-7頁新聞稿/世界首屈一指的傳記簡介出版人侯爵夫人很榮幸為羅伯特·摩根(Robert C. Morgan)博士頒發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終身成就獎。摩根博士,一位富有才華的領導者,發表了他多年來在當代藝術專業領域的經驗 他因在工作室藝術,藝術評論,藝術史和策展實踐方面的學術和教育成就而享譽國際。

與曾獲獎過的馬奎斯世界名人錄的得獎者相同,提名者的履歷都是選取至當前資料作為參考值。審核過程中會考慮其提名者諸如職務,顯著成就,知名度,領導才能和整體知名度等因素。


時光旅人・林鴻文
在他的各項成就中,Robert C. Morgan博士具有西方和亞洲藝術的歷史和美學知識。Robert C. Morgan博士的演講廣泛,撰寫了數百篇重要論文(翻譯成二十種語言),出版了專著和書籍,並策劃了許多展覽。 他曾為”美國藝術”,”藝術”,”藝術新聞”,”藝術出版社(巴黎)”,雕塑雜誌,布魯克林鐵路和過敏症撰寫過評論。 他的目錄論文是由高加索畫廊,佩斯畫廊,Sperone Westwater畫廊,Van Doren Waxter畫廊,White Cube畫廊(倫敦),Kukje畫廊(漢城),Malingue畫廊(香港)和Ink Studio工作室(北京)委託和出版。

自2010年以來,他一直是《亞洲藝術新聞》和《世界雕塑新聞》的紐約編輯,這兩家雜誌均在香港出版。 許多人認為他寫的《藝術世界的終結》(Allworth,1998年)是一本經典的書,它預言了藝術中批判性判斷的喪失及其作為市場營銷和投資現象的未來方向。他編輯的選集布魯斯·諾曼(Bruce Nauma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2年)和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後期寫作(紐約: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2003年)證明了摩根Robert C. Morgan博士在分析現代和當代藝術領域的主要概念藝術家和傳奇評論家的作品時具有非同尋常的多樣性。

此外,他還撰寫了書籍並編輯了選集,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劍橋大學出版社,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他被授予在西班牙薩拉曼卡舉行的國際藝術評論界首個ARCALE獎,並於同年在第48屆威尼斯雙年展上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陪審團委員。

時光旅人・林鴻文
2002年,在謝恩·庫倫(Shane Cullen)慶祝與北愛爾蘭接受“協議”的展覽之際,他應邀在英國下議院作主旨演講。Morgan博士於2003年被任命為羅徹斯特理工學院藝術史榮譽教授,並於2005年成為大韓民國富布賴特高級學者。2011年,他被選入薩爾茨堡的歐洲科學院。並在2016年由聖母大學的Hesburgh圖書館購買了Robert C,《摩根概念藝術收藏》。

自1990年代後期以來,他的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西方以外的藝術領域,書籍以波斯語,韓語和中文翻譯和出版。他繼續與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家合作,他經常在這些藝術家上演講和寫作。他兩次被邀請參加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演講和評審大型展覽。除了學術上的追求外,他還繼續從事藝術家創作(自1970年起)。過去幾年曾舉辦過多次展覽,隨後在墨西哥城的Proyectos Monclova(2017)展出了對他的繪畫和概念作品的主要調查,並出版了詳細的目錄以關注他的藝術生涯。

© Hong-wen Lin

林鴻文:於 默默

林鴻文:於 默默

 

林鴻文-倏忽是一種介質 Lin Hong-Wen-Medium of Reified Immediacies

*藝術家小傳-林鴻文

國際知名藝術家,1961年生於台灣省台南市,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2018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 策展人 

林鴻文不僅是台灣當代藝術史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同時也是影響深遠的策展人,亦是台灣從事環境藝術策展與創作的先驅,其策展、駐地創作與展覽足跡遍及世界各國。他從對台南鄉土的關懷出發,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哲思底蘊,延展自身對人文社會與環境生態的關懷,讓林鴻文的環境創作總能以自然無華的形式融入自然風景之中,默默而細緻地溫潤著世界。   – 資料來源:台灣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駐地藝術家介紹網頁

展覽活動紀錄-----------

2015 高雄獎複審委員2015 策畫 (台南現象‧五國聯展),東門美術館 台南 台南2015 策展「雙關語。林鴻文、 拉黑子 達立夫、 吳孟璋三人展」臻品畫廊 台中 台灣2014 策展「風聲水啟」環境裝置異術展 ,新營文化中心 台南文化局主辦2014 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卷雲匯}意術駐地創作計畫,銀川市 中國2014 {風聲水啟}環境藝術裝置展策展,新營民治文化中心 台南市文化局主辦2014澳門博物館工作坊指導教授2014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高雄獎複審委員,台中大墩美展初、複審委員2013澳門博物館工作坊指導教授2012 高雄獎初審委員2010 {鋼鋼好}高雄國際鋼雕藝術節駐地創作,高雄駁二碼頭,高雄市文化局 台灣2010磨盤山的初始(澳門藝術博物館環境藝術與複合媒體創作教席) 2010東和鋼鐵創作進駐計畫,國家藝術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東和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贊助2009 桂林愚自樂園國際藝術創作營邀請創作藝術家2009台南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副教授2009 澳門藝術博物館機械連動立體創作教席2008 中華民國台灣燈會藝術燈區(和平大地) 策展人2008-2013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2008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獎複審委員2007 高雄市美術館市民畫廊評審委員2006 台灣美術新貌展評審委員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2006 高雄市美術館市民畫廊評審委員2006 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獎籌備委員2006 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2006 策劃[2006國際防風林環境藝術創作營].台南文化局暨文化中心. 台南市安平海邊2006 香港藝術學院藝術創作雕塑與環境創作指導.演講 嘉道理自然中心. 香港藝術學院2006 策劃台灣燈會藝術燈區光之藝術(看光光-在光年的歷史切片中), 台南. 台灣2006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2006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美術系(台南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2005 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美術系兼任助理教授2005 策劃台灣燈會藝術燈區部分[邂遘在歷史的光譜中] 台南安平.台灣2005 策劃香港環境藝術文件展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台南. 台灣2004 Artist in Nature International Network 會員2004-05 策劃[花園嫟語]環境藝術展於香港嘉道理農場. 新界.香港2003-04 香港嘉道理農場主持環境與藝術教育暨展覽計畫策劃[Dream Garden] 環境藝術展. 新界. 香港2003 美國緬因藝術學院 訪問藝術家.緬因州. 美國2003 佛蒙特藝術村進駐創作FREEMEN FELLOWSHIP ARTIST 佛蒙特州. 美國2002 澳門婆仔屋藝術空間訪問駐村藝術家. 澳門2002 策劃[海洋錯合之歷史的物殖]台南澳門交換展. 台南原型藝術空間.澳門婆仔屋藝術空間. 台南 澳門2002 魁北克大學設定主題{原型探求}邀請藝術家創作計畫. 魁北克. 加拿大2001 [安平樹屋藝術村]駐村計劃 安平. 台南1999 策劃 [圍籬展] 於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台南1999 台南/波士頓:「水波再興」安平遠洋魚市場.台南1998 台南/波士頓藝術與都市設計交流計劃:地點的精義─水之招惹 波士頓. 美國1997 台南/波士頓當代藝術交流計劃 波士頓. 美國1996 策劃「台南-現象展」於台南市公會堂﹑成大建築系所及校園﹑新心畫廊﹑安平海邊1992 策劃「1992新素描展」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87策劃「非限定87展」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82 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畢業(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身)

高雄市立美術館-視覺藝術影像資料庫KMFA-蕭瑟的浪漫:林鴻文(導演陳惠菁,試閱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