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的一封信/翁琤筑 博士
於英國深造碩博學位是一個自我實現的生命旅程。感謝父母、家人、朋友和良師的支持以及母校(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的培育。系上優良的師資與課程,踏踏實實的奠定了完善的基礎。多元與國際化的課程,使琤筑能在技術與思考上易於銜接國外的課程。自學習階段以來琤筑對於「師」此職位嚮往不已。因蒙受許多良師益友的照顧,開啟琤筑從事教育的熱誠。隻身前往英國深造碩博,不只體現琤筑對於學術界的嚮往,更實踐了琤筑對西方藝術的熱誠。
於非母語國家學習並非容易的事,但經驗告訴琤筑努力的重要性。雖然努力不一定得到相對的成果,但進步是看得見的。因此,過程中學習到甚麼是比成果本身來得重要。並要懂得擁抱失敗。對曾努力過的失敗者的歌頌是英國特異的文化。英國教育強調的是自主性學習與過程的重要性。的確,如何在失敗中成長以及不斷的學習應是每個人需具備的能力尤其是於這日異月殊的社會。雖然身於這世界扁平化的年代,語言不再是唯一溝通的工具,但擁有雙語溝通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職場能力。而如何應用語言溝通、如何批判性思考與邏輯思維正是大學教育所培訓的。
於英國留學最大的感觸是尊重他人與環境的重要性。唯有尊重他人與環境你才能從中學習。對於人文與環境的關懷是可以於英國人日常生活中看見。例如,每日的對話中,請(Please) 和謝謝(Cheers,英國謝謝的方語)的應用。當你實際拜訪英國時,會被他們頻繁的使用這些詞而感到驚奇。
英國的文化於國際上是具高度影響力的,尤其是文學、音樂、戲劇與藝術等。英國文化是一大熔爐,這點可清楚的於當地的市集中看見。小販有來自印度、希臘、義大利、土耳其、中國和尼泊爾等國家。在市集裡能擁有這樣的多樣性是因為「尊重」的實踐。早期英國因貿易的關係有許多異地人於英國工作與生活而這造就英國今日的民族多樣性。
英國是文創的濫觴。英國人的創造力不只體現於人文藝術亦體現於飲食上。英國人並沒有自己的傳統佳餚,他們不斷的將他人的佳餚轉變與創新後成為自己的佳餚。例如,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是源自於西班牙的菜色。除創新外,英國人總是懷舊且具人情味的,例如,在這數位化與科技發達的時代,傳統的電話亭仍可於英國的街上看見。雖然此設備以大多轉變為公廁或公用無線網路場所甚至是小型圖書館,但仍保留其外觀。以及每逢佳節,郵寄手寫卡片給親友傳達祝福的傳統中人們可以看見英國人的人情味。新舊世代的和諧亦可於英國的時尚與城市風景中看見。例如,早期勞工階級的大衣於現代卻轉變為時尚風潮。而新舊建築的並置特別可於英國的首都倫敦(London)看見。總之,英國的風貌等待你親自去探索。
體驗與歷練是藝術創作的泉源亦是生命的體現。因此,要積極的尋找與把握機會。
翁琤筑老師在英國參與溫徹斯特藝術雙年展(Winchester Biennial)的藝術活動
說明:Drawing Together,是一個與蘇尼爾·曼加尼(Sunil Manghani)教授共同合作藝術項目活動位於溫徹特探索中心於2015年10月17日。此活動入選為溫徹斯特藝術雙年展(Winchester Biennial)活動之一。左為蘇尼爾·曼加尼(Sunil Manghani)教授,中間為翁琤筑。
Drawing Together活動照。
夕陽餘暉下的倫敦眼,盼望他日與您再次雙目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