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2022年南應大藝術獎」將於5/25(三)13:00準時在南應大美術系館一樓畫廊One空間外廣場舉行頒獎,並於14:10進行「視訊青年藝術論壇」。
——————
1、展覽時間5/23(一)~5/27(五) 地點:美術系館一樓畫廊One空間+藝術中心
2、敬邀出席頒獎典禮,鼓勵學生,以下附上此次藝術獎「東方與西方類作品pdf檔」,敬請轉傳 。
3、請5/25(三)14:10進入Google meet 共同參與線上論壇 。
下方是「視訊青年藝術論壇」連結,歡迎轉傳!!!
時間:5/25(三)14:10~16:00
「視訊青年藝術論壇」連結:meet.google.com/zfi-ddsb-orq
論壇活動流程
1、開場致詞與主持:
黃金福教授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主任 )
2、介紹與會貴賓與本系教師:
陳炳宏教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主任 )
李宗仁教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 )
陶文岳教授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 )
林熺俊教授 ( 知名藝術家、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發起人、高雄藝術聯盟及現代畫學會前任理事長 )
南應大美術系專兼任教授
3、線上論壇
主題:「關於青年世代的藝術創作」
2022「南應大藝術獎」暨「青年藝術論壇」總策劃人
南應大美術系助理教授
吳弘鈞 敬上
青年世代的藝術語言
文|總策劃人 吳弘鈞
青年世代代表著嶄新與希望,從今日人類生命跨度而論,在藝術領域的青年階段可能橫跨十來歲至四十歲左右這個區間。以此而言,我們關注所謂青年的前段,他們可能正處在一個充滿想法但又逐步深究的時期,這樣的階段他們會隨著自我的成長際遇在「模仿力」與「創造力」之間作平衡學習。建立普世價值的美學思考,與我喜歡有何不可的意志驅使,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兩者兼具者非人人皆有。因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獨立思考的年輕化,伴隨著因人不同的價值觀脈絡梳理,從事藝術的青年前半段,探索與碰撞似乎變成藝術學習不得不修的成長學分。
跨域思考
從古至今全球化的交流引導下,不論是小範圍的地域介入或是大範圍的國際性文化交融,自是各領域尋求發展的必要條件。藝術創作中最常見就是媒材的運用,例如多元交流之下,當新的地域空間已不存在過往學習的媒材途徑時,另闢他法便是最直接的方式。而隨著歷史的發展,各種解決當下問題的嘗試,便可能從「嘗試」變成某些地方或領域的「常識」。
而今在臺灣,當藝術已漸漸不以個別文化意識為認知的時代,大部分藝術工作者已經不習慣用單一文化邏輯去思考該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藝術,例如用西方史觀主義解釋東方創作的現象等。另外,一個文化所發展出來的媒材,它往往也適合描繪該文化常探討的題材,而當全球化交流已經成為一種平常,媒材取用的意義便隨之廣泛,切入的角度自然也不會單一,使用多元材料處理既有的技術限制已隨處可見。但卻也在如此沒有拘束的媒材使用下,遵循古法與專業材料學研究便因而可貴,自然也凝聚一批志者擁護。
借喻與象徵的轉化
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很多圖像理解已不再來自觀察自然,且科技帶來的圖像片段,已成為這時代青年的成長記憶。當青年世代面對感悟投射,借景喻情與議題探討的象徵處理,常離不開科技所帶來的意象,它可能來自於圖像實境的連結或符號設計的取用,甚至在這些基礎上,採取解構、嫁接、變形與飾化等,作為創作者詮釋各種思考轉化的畫面想像。
進一步來說,使用科技帶來的圖像進而轉化後創作,或許能較快獲得成果,但卻也因為創作者本身內涵積累的深廣差異,容易有重製與創意疲乏的可能,他需要的是更多的人生閱歷來奠基。故在學習創作的前期階段,若無視於縱向與橫向的學養理解,創作者便很難有廣闊且具脈絡性的宏觀作品。
學習傳統與當代意識並存
從普世價值來理解藝術學習,就是各種技法與媒材運用,但如前述所謂當大部分藝術工作者已不習慣用單一文化邏輯去思考該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藝術時,那什麼是作品?是概念?是文本?是那張圖畫?還是場域空間裡的所有物件與空間都可以是作品本身?這似乎已經很常在青年創作者中被討論,並將所有一切行為都賦予了價值意義。就繪畫而言,因此引發的不僅是技法的實踐或情感的造境,而是這個技法、色彩、圖像、展示等是否有相對的意義存在,進而在畫作的詮釋上作更具哲學性、社會性與人文性的核心探討。
例如學習書法,它是一門乘載千年美學的藝術門類,綜觀古代各書論對文字美感的敘述,除了比較抽象的解釋,亦常就法度而論,因此歷代所認定好的筆法造型與神采品論便成為後世書學者著重之處。但若將藝術行為的探討介入,抽離慣性運筆章法,例如拿著一桶墨汁潑灑,將書寫的行為與漢字抽離,在同樣媒材的使用前提下,是否仍是書法的範疇?這裡的關鍵是若以不同意義介入書寫動作與漢字取捨時,那書法是否還是書法?常有人說這就變成畫,但似乎畫已不再處理如此的藝術問題,因為是不是用畫筆畫圖?什麼媒材作畫?是否能夠識別對象物?已不是構成一幅畫作的疑問了。這也說明,不同文化所造就的藝術門類,雖本有自身歷史發展所該面對的藝術問題,但當交流頻繁的今天,受到不同文化的觀念挑戰,重新解讀或理解原有的價值是必要的。而今青年世代就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藝術,無論是社會教育或學校教育,錯綜複雜的資訊刺激,無形中已推波了不少藝術領域的時代潮流。
小結
資訊發達的世代,文化與觀念的交互作用,產生許多新興的藝術思潮,甚至以非過往形式的表達,詮釋深具古典底蘊的媒材創作,已經成為今日藝術的展現之一,青年世代重新賦予一切藝術行為具有意義,本質上也是時代推進著他們如此。伴隨著教育普及下知識的體現,面對不同世代或同才,亦或不同文化認知的提問,在詮釋與解讀的拿捏,自然是從事藝術者們的時代課題,現今看來青年無非也需要提早理解這樣的時代轉變。
當社會氛圍的變化,對於創作所要處理的面向隨之而多,而理性下的藝術營 造,從某些文化特質所發展的藝術而言是背道而馳的,這其實也說明感性與理性 之間,一直都是藝術工作者所需要權衡的。簡略來說,不同文化的藝術學習就存 在很多的矛盾,如同以黃金比例來解讀水墨構圖,而不以東方文化中更重視的相 對關係來理解畫面。但多方思辨是否也是激盪出前無古人開闢新局的轉機,如同 藝術進入了戰國時代。我們期許無論在哪個地域的青年世代都能展現自我的價值,
可能過程中有著不成熟或失敗,但不畏懼地嘗試並訴說著自己的藝術語言,共同建立起該時間、地點與環境的文化積累是真誠可貴的。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於 2022 年舉辦「南應大藝術獎」,其目的就是鼓勵青年世代勇於創作並嘗試探索自己,培養日後投身藝術相關工作能創造自身的非凡價值。
南應大美術系 南應大藝術獎及青年藝術論壇
文︱鄭勝華 (南應大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藝術,必定是屬於年輕的,尤其是對十九世紀中之後變動不居的現代藝術史而言更是如此,那個時代一個接著一個新生的藝術運動,開展出繁複幻化的感知,衝擊著過去數百年穩定的藝術形式,也牽動著未來的藝術發展。這裡所提的「年輕」,可能是指藝術家個人整體創作歷程上的年輕。對許多藝術家而言,年輕時的藝術探索,儘管形式、技法與語彙可能尚未確定,獨自陌生地摸索與實驗,甚至導致不成熟或失敗,但如果整體回顧,這個實驗階段必然是重要而關鍵的開創,沒有年輕時的熱情與衝撞,無法突破美感形式窠臼的規範,開創新的藝術語彙與時代;年輕時的藝術探究往往充滿了一種無所畏懼的革新與突破,因此,年輕也可能無關年紀,純然指向一種藝術論上的新鮮認識與變革,開創的一種純然動力。深具創作自覺的藝術家,勇於隨著作品的發展而碰觸新的領域,包含媒材、形式或主題等等,由此創生出作品風格與美感的演變,甚至推動著美術史的發展。
「南應大藝術獎」便是在這樣的構想上所設立的,它呼應著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這個從顏水龍等前輩藝術家任教以來,既有將近一甲子深厚的藝術教學傳統與歷史,又不斷在時代進程中淬煉更新的系所。它飽含吸納傳統與對應現代的當代藝術精神,勇於不斷自我挑戰與變化。專兼任藝術教育工作者、藝術家與藝術工作者約七十位教師,肩負著四技、七技、碩士班、進修部等不同學制,約莫一千二百位學生,搭配專業版印中心、專業電腦教室、雕塑教室、陶藝教室,以及甫完工落成,耗資超過二億五千萬元的文創工廠等設備與空間,建構出可謂國內外實屬罕見的藝術教育規模。
除硬體設備與空間之外,本系所希冀透過「南應大藝術獎」,鼓勵年輕學子勇於投身藝術創作及藝術工作領域的道途,發展出屬於個人與新時代的藝術語彙,培育專業的藝術涵養與能力。具體而言,本獎項具有以下幾項特質︰
(1)當代藝術的串聯︰連結當代藝術圈,邀請校內外當代藝術家擔任評審,與得獎者暨學生進行討論與對談,深化創作的視野與內容
(2)產學合作的實踐藝術︰進行產業界、企業界結合,共同提升藝術的社會教育,促成藝術收藏與藝術市場的可能,激勵年輕學子的創作能量與動力
(3)創作與論述並行︰本獎項更搭配「青年藝術論壇」,擴大藝術能力的延展,激發藝術的視野與對談,培養年輕學子創作與論述兼備的能力,希冀從中挖掘未來的藝術新星。
藝術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本系所推動之「南應大藝術獎」懇切各方專業有志之士共同參與及指正,戮力為下一個世代的美好而努力。
謝誌
文| 吳弘鈞
2022年「南應大藝術獎」暨青年藝術論壇,要感謝所有企業贊助單位、美術系黃金福主任與全體師生們對本活動的大力支持。從2021年10月開始有了舉辦此系列活動的想法,就獲得黃主任贊同,便開始進行計畫撰寫,但首當問題就是經費來源,連日透過課後時間準備資料,進而努力在臺南與跨地區去拜訪眾多企業,說明活動理念尋求支持,碰壁次數不在話下。已臨12月年末,經費來源仍是無所進展,考慮是否延遲一年之際,很幸運在此時得到許多貴人的協助。
首先感謝統順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大偉董事長賢伉儷,初次見面對本活動就非常支持,歷經多次進度報告,讓企業與學校有效的進行溝通合作,並前來參訪校園,為嘉惠學子作更多的規劃。另外要感謝懷雅文房黃柏魁賢伉儷的贊助禮品與介紹,幸得識全通企業有限公司鄭全南董事長,於文房談話間鄭董聽聞舉辦活動的計畫,便隨即另約時間,讓我逐一說明活動的理念構思以瞭解可以相助之處。還有特別感謝鄭全南董事長的引薦,結識大福製麵廠滑翔董事長、鋼鐵業蔡佳源董事長與御群法律事務所王奐淳律師。在諸位的盛情贊助下,「南應大藝術獎」暨青年藝術論壇便可以順利安排舉辦。
關於藝術獎評審,本系規劃採取校內外共審制,特別邀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李宗仁教授與前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林熺俊教授,百忙抽空前來參與藝術獎的評審工作。另於5月25日頒獎典禮當天,也同時邀請臺灣藝術大學陳炳宏主任、李宗仁教授、陶文岳教授以及前高苑科技大學林熺俊教授與南應大師生共同參與線上青年藝術論壇。除了校外的經費贊助,感謝系上每位老師對此活動的支持,本系蕭培賢教授也力挺贊助,在黃金福主任的帶領下,全系師生們團結著手活動的進行與準備。
最後要感謝南應大美術系的學生,自從活動理念宣傳開始,便積極與系上老師們深度溝通,日以繼夜進行創作。還有感謝系學會與所有主動自發性的工作同學,小至各類文宣設計等瑣事,大至活動實踐的配合,這反映出南應大美術系大家庭彼此無私的協力合作。再次謝謝所有贊助者與參與的各位老師及學生。
2022南應大藝術獎(西方媒材類得獎作品)
2022南應大藝術獎(東方媒材類得獎作品)
南應大藝術獎
文︱鄭勝華 (南應大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
藝術,必定是屬於年輕的,尤其是對十九世紀中之後變動不居的現代藝術史而言更是如此,那個時代一個接著一個新生的藝術運動,開展出繁複幻化的感知,衝擊著過去數百年穩定的藝術形式,也牽動著未來的藝術發展。這裡所提的「年輕」,可能是指藝術家個人整體創作歷程上的年輕。對許多藝術家而言,年輕時的藝術探索,儘管形式、技法與語彙可能尚未確定,獨自陌生地摸索與實驗,甚至導致不成熟或失敗,但如果整體回顧,這個實驗階段必然是重要而關鍵的開創,沒有年輕時的熱情與衝撞,無法突破美感形式窠臼的規範,開創新的藝術語彙與時代;年輕時的藝術探究往往充滿了一種無所畏懼的革新與突破,因此,年輕也可能無關年紀,純然指向一種藝術論上的新鮮認識與變革,開創的一種純然動力。深具創作自覺的藝術家,勇於隨著作品的發展而碰觸新的領域,包含媒材、形式或主題等等,由此創生出作品風格與美感的演變,甚至推動著美術史的發展。
「南應大藝術獎」便是在這樣的構想上所設立的,它呼應著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這個從顏水龍等前輩藝術家任教以來,既有將近一甲子深厚的藝術教學傳統與歷史,又不斷在時代進程中淬煉更新的系所。它飽含吸納傳統與對應現代的當代藝術精神,勇於不斷自我挑戰與變化。專兼任藝術教育工作者、藝術家與藝術工作者約七十位教師,肩負著四技、七技、碩士班、進修部等不同學制,約莫一千二百位學生,搭配專業版印中心、專業電腦教室、雕塑教室、陶藝教室,以及甫完工落成,耗資超過二億五千萬元的文創工廠等設備與空間,建構出可謂國內外實屬罕見的藝術教育規模。
除硬體設備與空間之外,本系所希冀透過「南應大藝術獎」,鼓勵年輕學子勇於投身藝術創作及藝術工作領域的道途,發展出屬於個人與新時代的藝術語彙,培育專業的藝術涵養與能力。具體而言,本獎項具有以下幾項特質︰
(1)當代藝術的串聯︰連結當代藝術圈,邀請校內外當代藝術家擔任評審,與得獎者暨學生進行討論與對談,深化創作的視野與內容
(2)產學合作的實踐藝術︰進行產業界、企業界結合,共同提升藝術的社會教育,促成藝術收藏與藝術市場的可能,激勵年輕學子的創作能量與動力
(3)創作與論述並行︰本獎項更搭配「青年藝術論壇」,擴大藝術能力的延展,激發藝術的視野與對談,培養年輕學子創作與論述兼備的能力,希冀從中挖掘未來的藝術新星。
藝術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本系所推動之「南應大藝術獎」懇切各方專業有志之士共同參與及指正,戮力為下一個世代的美好而努力。
----
2022南應大藝術獎「視訊青年藝術論壇」 2022-5-25
青年世代的藝術語言VS當代東方繪畫創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 專任教授 李宗仁
---------------------
--------------
總策劃人南應大美術系助理教授吳弘鈞老師說:
今天舉辦「南應大藝術獎」複審,感謝臺藝大書畫系李宗仁教授與當代藝術家林熺俊教授蒞臨本校擔任評審工作。
同時感謝南應大老師們的指導,學生作品非常精彩。本系將在「5/23-5/27」正式展出,5/25(三)13:00辦理頒獎典禮暨「青年藝術論壇」。
最後感謝黃金福主任與所有參與評審的各位校內外老師。
媒體報導:
http://www.e-go.org.tw/victor/news_detail.asp?CateID=1&NewsID=48126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官網連結)
http://www.e-go.org.tw/esound/news_detail.asp?CateID=1&NewsID=48126 (電聲廣播電台官網連結)
http://www.e-go.org.tw/e-go/news_detail.asp?CateID=1&NewsID=48126
(財團法人俊逸文教基金會官網連結)
http://www.e-go.org.tw/tnyouth/news_detail.asp?CateID=1&CateName=&NewsID=48126 (臺南市青年志工平台官網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VradioTainan/posts/1531615067233371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FB粉絲專頁連結)
上傳網址:
上傳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