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美術系 2025台日當代藝術交流研討會-跨領域藝術探索/日台現代芸術の学術交流――学際的な芸術/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cademic Exchang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vilc

✨南應大美術系 2025台日當代藝術交流研討會-跨領域藝術探索/日台現代芸術の学術交流――学際的な芸術/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cademic Exchang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vilc

✨南應大美術系  2025台日當代藝術交流研討會-跨領域藝術探索/日台現代芸術の学術交流――学際的な芸術/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cademic Exchang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vilc
✨南應大美術系 2025台日當代藝術交流研討會-跨領域藝術探索/日台現代芸術の学術交流――学際的な芸術/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cademic Exchang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vilc

✦主講人✦
黄金福 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主任)
矢崎慶太郎 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案助理教授)


✦研討會日期✦
2025.01.17 (Fri.)

✦主辦單位✦
日本東京SAI畫廊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


✦研討會地點✦
東京都澀谷區神宮前 6 丁目 20-10 宮下公園南 3F 308088800
Tokyo, Shibuya, Jingumae, 6 Chome-20-10 MIYASHITA PARK SOUTH 3F 308088800


✦研討會議程✦
✦15:15~15:45
黄金福教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主任)

黄金福教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所主任)
Dr. Huang Chin-Fu. Chairman, Dept.of Fine Art,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wan.
「當代藝術的跨領域探索」「現代美術の学際的な探索」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contemporary art
矢崎慶太郎 博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案助理教授)

✦16:10~16:40
矢崎慶太郎教授(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案助理教授)
Dr. Yazaki Keitaro. Assistant Professor, Dept.of Fine Art,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wan.
「觀眾想從藝術中得到什么:從數據看藝術的社會性需求」「鑑賞者は芸術に何を求めているのか:データから見る芸術の社会的需要」What do viewers want in art?: Social demand for art from data

✨南應大美術系 2025台日當代藝術交流研討會-跨領域藝術探索/日台現代芸術の学術交流――学際的な芸術/Taiwanese and 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 Academic Exchange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vilc

黃金福 HUANG CHIN-FU │ 南應大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 兼美術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黃金福 HUANG CHIN-FU │ 南應大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 兼美術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黃金福 Ph.D. Huang Chin Fu

●基本資料

電子郵件  tf0016@mail.tut.edu.tw 

研究室編號  A208系主任辦公室

學校分機  21

個人網頁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chinfu.huang.14 

學歷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Ph.D)

研究專長  當代藝術研究/ 跨領域藝術/ 後現代藝術思潮/科技數位藝術等自二十世紀末期盛行至今的當代藝術思潮與美學建構

歷年教學科目  西洋美術史 / 藝術研究方法論 / 美學 / 畢業製作 / 藝術跨領域專題 / 當代藝術思潮

現任職務  台南應用科大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 兼美術系主任、研究所所長

經歷  

  • 1992   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
  • 1994   南方藝術雜誌執行編輯
  • 1995   台南當代繪畫工作室負責人、南方藝術雜誌台南特約撰述
  • 1996   台南新生態藝術環境活動策劃人
  • 2001   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藝術學碩士
  • 2003   留學西班牙
  • 2007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候選人(DEA文憑) 
  • 2011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講師
  • 2012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Ph.D)
  • 201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 2017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 2020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主任兼所長

●自傳與個人專業歷程

    黃金福,曾以「阿俘」(1997~2003)、「黃津夫」(2008~)等筆名發表作品及文章。1992年畢業於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2001年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藝術碩士學位,2003年9月前往西班牙留學。2007年以優異成績 (Notable)通過博士候選人論文口試 (DEA)取得博士後選人研究學位文憑。並接續於2012年7月以「最優異成績」(APTO〝CUM LAUDE〞)取得西班牙國立卡斯提亞拉曼洽大學 (Universidad de Castilla la Mancha)美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學位。

    1994年擔任高雄南方藝術雜誌(HOT ART)執行編輯,透過雜誌編輯工作陸續發表「文化愛河」「畫室人體」攝影系列作品。1995年八月移居台南市,擔任台南當代繪畫工作室負責人,並為南方藝術台南特約撰述;1996年以「南方‧司馬缸」作品獲第一屆臺北縣陶藝美展陶藝新域獎,當年夏天與台南市當地藝術家展出「台南—現象」展於吳園藝文館,開始思索當代藝術進駐古物與城市觀察的創作命題;而後以文字策劃者的角色進入台南市新生態藝術環境,展開個人移居台南後對地方文化性事務的實地觀察與摸索,期間策劃執行「台南市電影節」、「環境藝術節—關於運河的遐思」等活動,協助參與「鳳凰1000—重建鳳凰城」活動。1997年三月以作品「無法解讀的腦神經線」獲高雄市立美術館美術展覽會首獎—高雄獎,同年六月前往美國波士頓市,參與「1997雙城記」—台南和波士頓當代藝術第一階段交流計畫,擔任專案執行與文字記錄的角色。

    1998年以具挑戰性的轉換角色,企盼由實際專案執行和文字記錄的行政角色,轉移成探索與開發未來更多可能性的觀察和創作者。這般轉變著實因個人生活長期以來的創作命題與城市觀察的糾纏關係,無論文字、影像記錄或創作語彙皆因所謂人類開發文明和古老城市中殘存的「原性」而起,亦即在個人的創作思考領域裏,進入城市觀察和開發城市文明殘存處,一直是最具重要意義和潛能的思索課題。1998年四月獲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於新生態藝術環境展出個展—「美麗的城市—1998阿俘個展」。同年十月獲「美國佛蒙特基金會亞洲藝術家贊助獎項」(The Vermont Studio Center Freeman Fellowship 1998-1999 Winner),前往該地駐村創作三個月。

    1999年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後,仍持續於2000年展出「一瓶啤酒500元」、2001年展出「戰士無用」等個展。2003年於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展出「寂寂-殘缺物 語」-2003阿俘個展後,即赴笈前往西班牙留學,並於2004年申請獲准進入國立卡斯提亞拉曼洽大學美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班就讀。

    2007年以優異成績 (Notable)通過博士候選人論文口試 (DEA)取得博士後選人研究學位文憑。留西期間,專注於研究當代藝術領域中文件美學的範疇,及影像文件的紀錄性與藝術性之間辯證課題,並陸續發表相關文章論述于典藏今藝術、藝術家、北美館現代美術學報等報刊。2011年受聘於台南應用科技大美術系擔任專任講師,並於2012年7月順利取得西班牙國立卡斯提亞拉曼洽大學美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學位。

    2013年開始重拾留學期間中斷了十年的藝術創作思考,持續關注社會現象、環境景觀、或城市美學有關的「奇觀社會」思考,期待能夠進一步地以藝術的力量擴張詮釋當代社會面貌的文化或美學研究;這段時期的創作與思考方向專注於日常生活的奇觀與被奇觀社會所推疊出的生命意義之矛盾和張力,以及兩者互相碰撞所產生的能量和創造力。以此創作觀念,於2014年成功申請中國北京上苑藝術館《2014年第七屆國際創作計畫》及北京Inside-Out中間美術館國際駐村計畫,赴北京沉潛思考並創作出睽違11年的一系列新作品:城市物語系列(City Story Series);並以此系列作品獲邀參與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2014台灣雙年展:台灣報到YES, TAIWAN」中「再現社會(Representing Society)」之策展主題展覽。

●著作

專書/作品集

  • 2017/2  「津夫個展 奇觀物語--影像拼貼繪畫研究展畫冊」Spectacular City Story--The research about Photo-montage with painting  ISBN: 978-986-94340-0-3  好思當代出版  台北
  • 2018/4  「津夫個展 奇觀城市物語—影像改變的世界」   ISBN: 978-986-92624-4-6  東門美術館  台南
  • 2018/12  2014-2017奇觀城市物語系列—黃金福創作學術研究  ISBN: 978-986-89324-5-6  加力畫廊InArt Space 台南
  • 2022/6 《2022台日當代藝術交流展畫冊》,ISBN: 978-986-95770-2-1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南應大美術系日籍教授矢崎慶太郎老師簡介+提供給南應大美術系學生的一些藝術與社會的思考(建置中)

矢崎慶太郎

●基本資料
電子郵件
tf0201@gm.tut.edu.tw

研究室編號
C403-3

學校分機
5009

學歷
専脩大學大學院 文學研究科 社會學専攻 修士
専脩大學大學院 文學研究科 社會學専攻 博士

證照
専門社會調査士

研究專長
芸術社會學 / Well-being研究 / 質的・量的調査

歷年教學科目
東方美術史 / 現代美術史 / 藝術賞析 / 日本社會與城市文化發展 / 藝術生活 / 藝術行政 / 亞洲藝術英日文賞析 / 基礎日語 / 現代社會學 / 社會調査方 / 社會調査基礎 / 社會學概論 / 宗教與社會 /

現任職務
南應大美術系 専案助理教授

工作經歷
専修大学 Center for Social Well-being Studies 研究員 / 専修大学 非常勤講師 /東洋英和女学院大学 非常勤講師 / 関東学院大学 非常勤講師

<著作>
專書/作品集
2016年2月『抑圧と余暇のはざまで:芸術社会学の視座と後期東ドイツ文学』専修大学出版局

期刊論文

  • 2021年12月, “The Ambivalent Effects of Family on Well-Being: Family Norms and Well-Being in Japan,” The Senshu Social Well-being Review 8:17-31.

  • 2019年3月, 「社会システム理論における社会的包摂:盲点の観察としての学問と芸術」『ソーシャル・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研究論集 5』:47-65.

  • 2018年12月, “Sympathy or Tolerance? 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rusting Most People and Trusting Strangers in Asian Societies,” The Senshu Social Well-being Review 5:21-36.

  • 2017年3月, 「信頼 : 社会学の基礎前提とソーシャル・ウェルビーイング調査結果の検討」『ソーシャル・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研究論集 3』:9-31.

  • 2016年3月, “Basic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Japan Social Well-being Survey,” The Senshu Social Well-being Review 2: 99-109.

  • 2015年3月, 「ウェルビーイングの一指標としての芸術」『ソーシャル・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研究論集 1』: 51-61.

  • 2014年3月, 「社会としての芸術:芸術の自律化と制度化についての芸術社会学」『専修人間科学論集 4』: 137-148.

  • 2013年10月, 「社会システム理論における芸術の社会的機能:なぜ人は芸術に参与するのか」『年報社会学論集 26』: 183-194.

  • 2013年3月「社会システム理論におけるコード・プログラム概念の日本近代文学への応用」『専修人間科学論集 3』: 81-91.

  • 2011年3月, 「芸術と知識 ―カール・マンハイムの社会学におけるスタイル分析―」『専修社会学 20』: 80-90.

國內外學術研討會

  • 2021年11月13日, 「家族関係における幸福と不幸の両義性――アジア型ウェルビーイングと家族(1) 」第94回日本社会学会大会.

  • 2020年6月21日,「余暇と抑圧のはざまで:後期東ドイツ文学における芸術参与の社会条件 」第36回 日本ドイツ学会大会.

  • 2019年10月18日, “Leisure and Diversity:The Effect of Spare Time on Subjective Acceptance of Strangers,” The 6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Well-Being Studies.

  • 2019年6月8日, 「観察プロセスとしての多様性受容:社会的包摂のシステム理論的アプローチ」第67回関東社会学会大会.

  • 2018年11月24日, “Stranger and Inclusion in System Theory: A System Theoretic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from Social Well-being Survey,” 5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Well-Being Studies.

  • 2018年6月, “Sympathy or Toleranc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Generalized Trust on Well-Being in Asian Countries,” The 4th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Well-being Studies.

  • 2018年6月, “How social diversity affects individual well-being?: Conflicting effects of social curiosity and community activity,” 16th ISQOLS Annual Conference.

  • 2017年11月, 「社会的多様性が主観的幸福に結びつく条件:コミュニティか社会的関心か」第90回日本社会学会.

  • 2017年9月, “Practical Issues in Data Processing of SWB Data,”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for Social Well-being Studies.

  • 2017年7月, “Dilemma between Family and Civil Society: How Trust Promotes Well-being?” 10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 2016年7月, Well-being and Inequality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s, 24th World Congress of IPSA.

  • 2016年3月, 「ジェンダーギャップと幸福度:労働時間と家事労働の比較から」日本大学ソーシャル・キャピタルワークショップ「ソーシャル・キャピタル研究における異分野間の学際的知見の共有」.

  • 2015年11月, 「日本調査の概要と主な知見 」専修大学ソーシャル・ウェルビーイング研究センター 平成27年度シンポジウム:「幸福」をつくる政策.

  • 2015年8月, Katsumi Shimane (Co-presenter), “How the tie with neighborhood weaken? : From the aspect of participation to marriage and funeral ceremony,” 9th ISTR Asia 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 2013年10月, 「後期東ドイツの文学作品におけるメッセージ性の不在」第86回日本社会学会.

  • 2013年6月, 「旧東ドイツのアンダーグラウンド文化―文学・芸術の自律化とその前提条件」第61回関東社会学会.

  • 2010年6月, 「近代日本社会における芸術の自律性と外的環境――日露戦争以降の文学論争における議論から」第58回関東社会学会.

<展覽/策展>

聯展

  • 2021年12月, 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 2021 Phuket, Thailand.

  • 2021年11月, 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 2021 Tainan, Taiwan.

  • 2021年11月, 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 2021 Shanghai, China.

  • 2021年11月, Asia Network Beyond Design 2021 Seoul, Korea.

<研究計劃案>

  • 2021年, 參與 ”Building Proactive Resilience in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king Good Use of Social Capital,” JPSP(the 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 2021年, 參與「ウェルビーイングに関するアジア8ヶ国での国際比較インタビューデータの整備と公開」ROIS-DS-JOINT(情報・システム研究機構 データサイエンス共同利用基盤施設公募型共同研究).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