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應大美術系誠摯歡迎113-2新進教師 楊佳璇 老師加入本系!楊老師擁有豐富的藝術評論與策展經驗,將為同學帶來獨特的藝評視角與專業的策展知識~

✨南應大美術系誠摯歡迎113-2新進教師 楊佳璇 老師加入本系!楊老師擁有豐富的藝術評論與策展經驗,將為同學帶來獨特的藝評視角與專業的策展知識~

✨南應大美術系誠摯歡迎113-2新進教師 楊佳璇 老師加入本系!楊老師擁有豐富的藝術評論與策展經驗,將為同學帶來獨特的藝評視角與專業的策展知識~

✨南應大美術系誠摯歡迎113-2新進教師 楊佳璇 老師加入本系!楊老師擁有豐富的藝術評論與策展經驗,將為同學帶來獨特的藝評視角與專業的策展知識~

楊佳璇老師簡歷

1982年生於台南。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目前(2024-)於絕對空間藝術進駐擔任專案計畫經理,過去曾任《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20122018年初於台南主持藝術空間「齁空間」。2012年起,陸續參與《在微光下——從南方出發,台南藝文空間回訪1980-2012》(2012)、《風動_南台灣新風格展覽檔案記錄1986_1997(2018)、《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2022)書籍出版。近年重要策展:嘉義市立美術館「位移的凝視」(2022)、新竹市美術館「物境與塵光」(2023)、臺南文化中心「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2024

楊佳璇
基本資料
電子郵件:demian1228@gmail.com
學歷: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
研究專長:藝術評論、策展實務
教授課程:藝術行銷與管理、公共藝術、產業前景與職涯規劃、美學、藝術行政
現任職務: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

學歷
2011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畢業。 

工作經歷
2025-「2025高雄獎」觀察員。
2024.03- 絕對空間藝術進駐 專案計畫經理。
2024.03-08 絕對空間「文字力・評藝堂」導師。
2023 《紙上的宇宙:曾培堯畫史檔案精選集》執行主編。
2023.02-12 臺灣藝術田野工作站專案研究員。
2012-2018 台南獨立藝術空間「齁空間」負責人。
2013-2014 《藝術地圖Art plus》南部特約記者
2008-2010 《藝術觀點》執行編輯。

書籍出版 
2024 〈工業、工藝與藝術:新竹市美術館工藝典藏品技術與技藝的脈絡概析〉,隱微的幽光:新竹市文化局藝術典藏研究專刊》(新竹市文化局:2024)
2024 〈工業、工藝與藝術:新竹市美術館工藝典藏品技術與技藝的脈絡概析〉,隱微的幽光:新竹市文化局藝術典藏研究專刊》(新竹市文化局:2024)。
2022《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美術館。(與蔣伯欣、呂佩怡、游崴、陳寬育合著)
2022《流變的展覽:北縣美展與前衛實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新北市美術館。(與蔣伯欣、呂佩怡、游崴、陳寬育合著)
2020 《起動 藝術轉動社區——2020南部七縣市調查研究》,台南:台南生活美學館,2020。
2020 《起動 藝術轉動社區——2020南部七縣市調查研究》,台南:台南生活美學館,2020。
2011《在微光下─從南方出發,台南藝文空間回訪1980-2012》,台南:佐佐目藝文工作室。﹙與侯昱寬、 陳聿寧、鄭雯仙合著﹚
2011《在微光下─從南方出發,台南藝文空間回訪1980-2012》,台南:佐佐目藝文工作室。﹙與侯昱寬、 陳聿寧、鄭雯仙合著﹚

調查、研究、出版計畫參與
2022 《另一個故事:臺東美術再探》,作品評析作者之一。
2020  「起動 藝術轉動社區——2020南部七縣市調查研究」,台南生活美學館。
2018《風動_南台灣新風格展覽檔案記錄1986_1997》,訪談者。
2015 「另類空間的回返:台南早期藝文空間發展研究─「邊陲文化」(1992-1995)」。(與鄭雯仙、侯昱寬共同研究)

學術研究助理
2023- 「曾培堯與臺南藝術史檔案維護計畫」專案研究助理。
2019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檔案中心「國美館108年度李仲生及五月東方畫會史料研究暨描述資料撰述計畫」兼任學術助理。
2018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檔案中心「國美館107年度席德進典藏品描述暨資料撰研計畫」兼任學術助理。

典藏品與作品評析書寫
2019.10-2020.3 嘉義市立美術館「《辶反風景》展覽作品-藝術評論書寫委託案」。
2016- 高美館典藏作品書寫。
2013-2018 國美館藝術銀行作品語音導覽文字撰寫。

期刊、雜誌、網路文章發表
1. 〈「交聲響音」:實驗音樂創造出的社交小世界〉,《現代美術》第211期,2024年4月,頁96-106。
2. 〈主流之外的集結場域——「替代空間」的創造〉,《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106期,2024年5月,頁27-34。
3. 〈筆墨精神與交友:「線條到網絡——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回歸線》第2期,2020年6月,頁106-111。
4. 〈植物作為文化符號的復返與詮釋:「島嶼生活與地景:檳榔、甘蔗、香蕉、椰子樹」〉,「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20年4月。
5. 〈「我們在南方發聲」:速記1990年代以高雄地區為核心的藝術媒體發展〉,「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20年1月。
6. 〈牆外的藝術課——嘉義市美術館開館前的教育推廣〉,《回歸線》創刊號,2019年12月,頁106-111。
7. 〈揭開城市的孔隙:2019年台南藝術節的「場域特定」視角〉,「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11月。
8. 〈裂隙的縫合與重啟:「台南鐵支路微區想像游擊戰」〉,「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8月。
9. 〈東南亞當代藝術速寫:「太陽雨」〉,《幼獅文藝》,2019年8月,第788期,頁16-22。
10.〈社會運動的展示驅動力:「迫力.破力:戰後臺灣社會運動特展」〉,「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07
11.〈開啟純粹性之外的精神性疆域——高雄「弔詭畫廊」六年〉,「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5月。
12.〈文史的借力與地域的回聲:近年台灣藝術節現象短析〉,「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4月。
13.〈台南公私藝文空間生成與演變樣態概述〉,「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3月。
14.〈是觀點的歸零還是架空?迎接臺南市美術館的禮讚與榮光〉,「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9年2月。
15.〈連結過去與當代:《藝術觀點》二十年的社會性藝術風景建構〉,「藝術觀點ACT」線上網站,2019年1月。
16.〈讓影像在紀實中發光〉,「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8年1月。
17.〈藝術節與場域特定〉,「典藏ARTouch」線上網站,2017年12月。
18.〈檔案的演繹、二次創造或介入?蘇育賢「石膏鑼」〉,《今藝術》第299期,2017年8月,頁86-89。
19.〈也要人也要神—府城民間信仰的交陪精神與活化〉,《南美館月訊》,2017年3月號。
20.〈台南民間肖像畫發展初探〉,《南美館月訊》,2017年11月號。
21.〈從臨時替代物中製造偶然與隨機的藝術行動:關於程昕權宜變通計劃〉,「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網站,2016年9月。
22.〈前衛徵候——回望黃華成1960年代前衛精神與創作〉,《藝術觀點》第65期,2016年1月,頁73-80。
23.〈媒體場景中的非地方-董福祺個展「臨場」〉,《藝外》第65期,2015年2月,頁104-105。
24.〈移動與實踐的游離生命─李元佳的跨國經歷與創作發展〉,《現代美術》第173期,2014年7月,頁82-88。
25.〈「來我家吧!」 ─以「家」為中介開啟情意的重新連結〉,《a. m. POST》第108期,2014年7月,頁50-51。
26.〈談「逆棲─都市邊緣中的對話與重建」〉,國藝會線上誌,2013.10。
27.〈物件的再現及保存慾望─周珠旺的記憶集合〉,《Art Plus》第18期,2013年4月,頁58-59。
28.〈黃華成封面設計〉,《藝術觀點》第42期,2010.01。
29.〈頓挫之世代回應〉,《典藏今藝術》第191期,2008.08,頁158-167(與高子衿、吳嘉瑄合著)。
30.〈對於「動漫藝術」在台灣的幾個觀察〉,帝門藝術基金會藝評書寫工廠,2008年10月。
31.〈幻漫的記憶:江漢東八十回顧展的半生斷想〉,《藝術家》第389期,2007年10月,頁254-257。

策展經歷

臺南文化中心四十周年-《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
|藝術家&現地創作|○ #蔡明岳
《檔案室復原計畫》 臺南文化中心有一個神奇的密室,裡面存放著40年來大大小小的各種檔案文件、書籍與器具,翻找資料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場館樣貌,以及歷年來各種文化活動的紀錄與痕跡,彷彿掉進了時光漩渦當中,非常有趣 🌀! 藝術家蔡明岳發起《檔案室復原計畫》,讓儲藏物成為可被瀏覽的檔案。每個人都可以在特定櫃檯「調閱」歷年來的檔案與收藏,藝術家將代為尋找、選擇、包裝,並將這些檔案寄送給各位。 ​ 天哪感覺超好玩的......已經迫不及待想參與這項計畫了 🤩 ——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
🔍 展覽日期 12/21(六)- 1/19(日)
🔍 展覽地點 臺南文化中心 文物陳列館一、二樓 ​ 你對臺南文化中心有什麼期許嗎? 歡迎大家在開幕當天參加座談,現場開放許願啦
🎋 📘 ➠ 展場誌——————開幕座談 ⚘ ○ 時間 12/21(六)15:00-16:30
○ 地點 臺南文化中心 文物陳列館
○ 與談者 蕭靜怡(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永華文化中心管理科科長)、蔡明君(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副館長)、楊佳璇(策展人)

2024 「展場誌:觀看者-維護者-空間的對話術」,臺南文化中心,台南。
2024 「物境與塵光」,新竹市美術館,新竹。
2023 「家鄉Way」,臺南文化中心,台南。

《位移的凝視》展 期|2022.11.5-2023.02.05|導賞影片
《位移的凝視》由策展人_楊佳璇_所策劃,
以「傳承與對話」為主題所生成的策展視角。展覽的六位藝術家除了與嘉義有著文化地域上的緊密關聯之外,各自又交會於建構在親情、師生與以藝會友的關係層面。張義雄與江寶珠形塑台灣美術現代性進程的發展想像;陳哲和侯俊明因高中美術教育交織出師生的際遇關係;李錦繡及何明桂則是純粹以作品形成偶遇的關係。期望從現下的視角重新觀看作品,映射出不同時代下的反影,連結過去與現在的關係,產生不同對話的可能性。讓我們一起透過導賞影片,走進《位移的凝視》精彩的展覽。

2022 「位移的凝視」,嘉義市立美術館。
2022 「青春嶺」,新營文化中心,台南。
2020 「低度探測」,臺南文化中心,台南。
2020 「老友記:長者養成須知」,新營文化中心,台南。
2016 「它方與抵抗」展覽系列,齁空間,台南。
2015 「養生之道:2015台南永福路二段冬季街區田野運動會」,齁空間、絕對空間,台南。(與邱俊達共同策展)
2015 「2015臺南新藝獎─場所之間」,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南。
2014 「鄉野移動考」,東門美術館,台南。
2013 「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台日韓協力計畫」,齁空間、絕對空間、政大書城、海馬迴 光畫館、大圓機械廠,台南。(與Seo Juno、吳尚霖共同策展)
2013 「赤崁男孩」,齁空間,台南。
2012 「XING│跨 黃敏琪、Lewis Gesner雙個展」,齁空間,台南。
2012 「赤誠/赤城」,五七藝術工作室,台南。
2012 「在我們如斯的居地」,齁空間,台南。

參展經歷
2019 「少年當代」,臺北當代藝術館。(與林玉婷、林建志、林君安、蕭文龍、協同規劃參展作品《理想房屋》)
2018 「溢出的時代精神」,草埕文化藝術工作室,台南。
2014 「第五場次、不克者的勘—誤(「2014新年新希望」半年後)」,台北國際藝術村。

楊佳璇 老師 文章連結

「聲.殘」當代藝術生產線_1_工廠之聲

工業聲音檔案─加航模型(1987-) 作者│楊佳璇   砂輪機,1990年代,01’35 Read More

日日春專號_引言

文|楊佳璇 日日春 作詞:陳達儒 作曲:蘇桐 演唱:鶯鶯 阮是日日春 日日悶 天光開花到黃昏; 紅花點胭脂 白 Read More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