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學歷
英國東英格蘭大學藝術史與世界藝術研究博士(PhD in Art History and World Art Studies,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K)
英國薩賽克斯大學藝術史碩士 (MA in Art History, University of Sussex, UK)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 (BA in His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wan)
被視為法國野獸派代表藝術家-亨利‧馬諦斯(Henri Matisse)認為,創意需要點勇氣Creativity takes courage,然,勇氣則來自於人面對自己。我們求學的目的與求知的渴望,究竟何謂 ? 又,究竟為何 ?
(2016年重返Uni. of Sussex所拍)
早期我的求學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念大學前,我是台中僑光商專應用外語科的五專生。當時修了洪媖媖老師的西洋文學課程,看似「不實用」的課現在回想起來,其實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文學課程在老師的活潑教學下,結合歷史、性別研究並回應社會變遷的當代意識思判,讓對當時沒有學習動力的我,產生對人文學科的探索慾。五專畢業那一年,我順利以插大方式進入台大歷史就讀,並於2007年取得人文學位畢業。
在求學期間,系上歐洲藝術圖像和文化歷史的課程是我學習熱忱的所在。國外對知識求取的自由學風對我而言是一種浪漫的想像。因此,大學畢業後我申請到英國University of Sussex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攻讀碩士(MA),那是我第一次離開台灣,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求學。英國,一般想到的就是倫敦,因為經濟緣故,我選擇了一所離倫敦不遠,又有海濱城市之稱的布萊頓(Brighton)城市展開我的碩士生活。
(2007年拍攝的Brighton 街景)
在英國親身經歷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可以說是我留學過程中最大的收穫! 在英國這個文化大熔爐的國度下生活,特別是在布萊頓這座海濱城市,來自歐陸觀光或是亞非移居的人口眾多,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形形色色不同的族裔之間的生活模式和價值觀曾經讓我感到困惑,但也在這段迷惘的過程中發現自我。以布萊頓地區的皇家行宮(Royal Pavilion)為例,從前我對英國的印象僅停留在出現在電影或是畫家作品中的尖塔形式建築,像是坎特伯里教堂或是大笨鐘…等。但布萊頓皇家行宮的建築體與行宮內的藝術藏品中,不乏有看起來有印度或伊斯蘭風格的異國風形式,且又與18世紀歐洲的中國熱(chinoiserie)密不可分。我開始意識到,我所認知的英國文化應該是多元且複雜的,而文化係在人為,並非一成不變,「我」自身究竟又帶著什麼樣的文化觀進入這個國度呢 ?
(Brighton Royal Pavilion, 2007年拍攝)
在英國念碩士的生活對我而言,就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什麼都很新奇,但囿於學期課業緊湊的步調,不是在上課就是在撰寫論文的狀態下,一年半的英倫時光很快就結束。2008-09年在英國的碩士學習,在適應新國度的生活及學習方式、以及運用/活用語言在藝術史領域是我當時在異鄉最重要的功課。2014年我考取了教育部全額的公費獎學金再度負笈英國,前往諾里奇(Norwich)地區的東英格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攻讀藝術史博士學位。東英格蘭大學最負盛名的是具有廣闊的英國鄉村自然景致的校園、典藏頗豐的桑斯伯里美術館暨雕塑公園(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and Sculpture Park),以及栽培了近年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校友_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桑斯伯里美術館暨雕塑公園Sainsbury Centre for Visual Arts and Sculpture Park)
諾里奇地區在中世紀時靠著便捷的河航運輸以及羊毛貿易致富,曾是僅次於倫敦的英格蘭第二大城,與布萊頓不同的是,諾里奇是相對保存更多英國傳統文化及建築的古老城鎮。又因與荷蘭僅一海之隔,早期有許多荷蘭人移居於諾里奇,因此該區域的地方藝術、文化及商業亦與荷蘭息息相關。
(充滿歐洲中古氣息的Norwich城市)
(諾里奇大教堂Norwich Cathedral外部廣場)
(Norwich城鎮早期以河道作為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在Norwich求學的時光,除了進行個人的研究與撰寫博士論文的進度外,我最大的收穫可以說是結識了幾位在地的同學,這些好友們像是我生命中的窗口,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看到了那些不曾見識過的風景。當然,我也為他們展示了台灣多元且複雜的文化面貌。來自不同的文化觀,曾讓我們在溝通上感到困惑,但不減友誼的深度,我們非常享受並體驗異文化帶來的新知與體驗,藉由了解彼此的過程,以探索並面對異文化帶來的衝擊與對個人生命經驗的省思。透過與這些英國/歐洲朋友們的相處,幫助我更融入英國的文化環境與藝術領域。比如說,我參加了朋友邀約在Constable Country (Stour Valley and Dedham Vale)的在地藝術活動,也多次參與了每年1月25日為紀念蘇格蘭浪漫詩人Robert Burn的晚宴節慶(Burns Night)。我博士論文研究的浪漫時期藝術亦與文學和變遷的社會/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我特地造訪英國浪漫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故居及長眠地(Grasmere),透過造訪詩人當時所處之處,理解環境脈絡對19世紀英國文藝發展的影響。
(在Norfolk與蘇格蘭朋友們一起慶祝紀念浪漫詩人的慶典Burns Night)
(與朋友體驗English Pub culture)
(William Wordsworth的故居建築群,現為紀念博物館)
(2016年攝於英國湖區―浪漫詩人Wordsworth長眠之地Churchyard of St Oswald's Church)
就讀博士的6年多時間(2014-2020),我逐漸體會到異文化的交流與分享,這是我生命中一種難忘的挑戰-我先必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後才能共同站在一個對等的平台上,與來自異文化的朋友分享其相似或是相異的概念。而文化交換/交流所帶來的衝擊可能會激發無窮的創意或是帶來有趣創新的概念,這對一位當代藝術家或是藝術工作者的養成,更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過程。
因此,在南應大美術系的這段學習過程中,我們就一起來思考What does creativity mean to you? For me, the answer depends on what you have experienced. Challenge yourself and experience something new !
(Norwich 大教堂內的當代藝術,古老建築與現代藝術相匯的一種呈現―共勉―向未知的未來挑戰並勇敢地展翅高飛)
110-1-本系新聘教師-蔡伊婷助理教授簡介 (美術史、藝術理論與策展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