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有光,才有陰影。
因為產生陰影,我們才知光的存在。
陰陽相生,也相剋。

太強的光,讓人睜不開眼,
陰影下,卻有一絲清涼可以棲身。

但若太久不見陽光,身體會顫抖,
心也會發冷。

所以人,終究需要在光與影之間來回,
去曬一曬太陽,
去感受那不能凝視卻能溫暖的存在。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光與影不是對立,而是彼此生成的存在。
沒有光,便無陰影;但唯有陰影,才凸顯光的可貴。

太強的光會灼人,人們本能地尋求遮蔭;
然而久居陰影,又會感到寒冷與失溫。

人類的心,正如世界本身,
在光與影之間擺盪,在清醒與逃避之間抉擇。
本展,即是一次在「陰影、土地、火」中尋找
「人間」與「當下」的覺察。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若無光,不見影;若無影,不知光。
光過盛,目不能視;影太久,身心俱冷。

是故陰陽不離,道在其中。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在光與影之間,生觀照之眼,燃火之心。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 新聞稿|林郁廷個展《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從光影的反轉,看見人間的另一面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繼今年春季於台北游移美術館舉辦的《陽光、空氣、水~多麼美好的世界~🫶》個展大獲好評後,再度以系列概念推出第二回展覽:《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將於 2025年6月8日(日)至8月10日(日)游移美術館 隆重展出。

▍展覽主題:從讚頌自然到直視現實

首展如詩歌般讚頌自然元素的美好,而本次展覽則如一場精神轉身與觀看反轉的實驗。展場中所有數位輸出布面作品將「翻面展示」,露出背部白布與畫框,讓觀者直視「非圖像的圖像」,也象徵著對日常視覺慣性與幻象的挑戰。

林郁廷指出:「有光,才有陰影;因為產生陰影,才知道光的存在。太強的光,人無法承受;待在陰影下太久,又會冷到發抖。人終究需要在光與影之間往返,去感受真實與虛妄的界線。

這不僅是一次形式上的反轉,更是一場哲學上的觀照。他將《易經》的陰陽相生、《金剛經》的無住生心結合視覺藝術,企圖在數位媒材與心靈世界之間搭起通道。

▍展名元素解析:

  • 陰影:是光的對映,也是潛藏的現實與記憶。

  • 土地:象徵人類共業的現場,是生與死的交會點。

  • :既是災難,也是覺醒,是從無明中燃起的明照。

三者結合,構築出一個「多麼清醒的人間」——不是夢醒的苦澀,而是一種誠實凝視世界後的靜定與重生。

▍展覽特色:

  • 數位輸出布面反向展示,揭示「背面」、「無像」與觀看的盲點。

  • 空間裝置搭配詩性語句,呼應哲學概念與生態意象。

  • 對照首展《陽光、空氣、水》,構成光與影的雙展世界觀。

  • 展覽語境結合易經、金剛經、生態思辨與數位繪畫語彙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展覽資訊一覽

  • 展覽名稱|《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 藝術家|林郁廷(南應大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版印中心主任)

  • 展覽日期|2025年6月8日(日)-2025年8月10日(日)

  • 展覽時間|每日 10:00-22:00

  • 展覽地點|台北 游移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花博MAJI集食行樂園區內)

  • 主辦單位|游移美術館

  • 協辦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術系 × 版印中心

  • 聯絡電話|02-6631-5028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問題01:海報上的標題為何加上注音符號?
回覆01:海報上的注音符號,是給小朋友看的,展覽的地方在公園旁,有一些商店,家長帶小孩來玩會經過這個空間,另外因為作品是抽象的,跟小孩的塗鴉類似,海報有注音也比較童趣。

問題02:「游移美術館」跟一般的美術館有何不同 ?
回覆02:位於台北的「游移美術館」空間很特別,在花博MAJI集食行樂的市集之中,裡面很熱鬧,有Pub餐廳、服飾與文創品商店,戶外演唱.....隔壁的花博爭艷館也時常舉辦活動,往來各國旅客,千百人在此出入。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展覽引言|從美好到清醒:觀看的反轉與重構

在2025年春季的《陽光、空氣、水~多麼美好的世界~🫶》中,林郁廷以詩性與感性交織,透過數位繪畫與空間裝置喚醒人們對自然元素的感知記憶——陽光如夢、空氣如詩、水如生命的潤澤。

本次《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則如一次精神的轉身與哲學的反照:展場中原本朝向觀眾的作品被翻面,露出畫框的背部與白布的無像之相——這是一場形式與意識的雙重反轉,也是一種對現代人視覺慣性與意識執著的挑戰。

林郁廷藉由「陰影」、「土地」、「火」三個元素,從《易經》的陰陽辯證出發,結合《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等空性智慧,進行一次更深層的觀看提問:

🌑 陰影,是光的殘影,亦是潛藏的現實;
🌍 土地,是載體,是歷史的堆積與傷痕的現場;
🔥 火,是毀滅,也是覺醒的引信;

這場展覽不是對世界的悲觀控訴,而是一次直視人間本相的清醒凝視。當「美好」轉化為「清醒」,藝術不再只是感官愉悅的載體,而成為觀看、質疑與思辨的入口。

展覽特色:

  • 數位輸出布面作品反向展示,讓觀者正視作品背後的「非相」、「無像」與「未完成」

  • 結合透明膠片與空間裝置,模擬「記憶的反射」「空性的折返」與「觀看的盲點」

  • 展名與作品回應自然災難、戰爭陰影、氣候變遷與人類心理困境,構成一部當代清醒之書

  • 詩性牆面語與哲學文本交織,建立「觀看即修行」的場域感

藝術家語:

陰影不是光的缺席,而是被遺忘的證據。
土地不僅是生長的場域,更是埋葬的記憶。
火雖燃燒萬物,也照見幻象與執著的灰燼。

若說前次展覽是一次對自然美好的歌頌,這一次,
我希望邀請您一起「翻頁」,
在白布的背面,看見那多麼清醒的人間。
—— 林郁廷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 展覽藝術家|林郁廷(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版印中心主任)

  • 展覽日期|2025年6月8日(日)~8月10日(日)

  • 展覽地點|游移美術館(台北 MAJI 集食行樂園區內)

  • 聯絡電話|02-6631-5028

  • 主辦單位|游移美術館

  • 協辦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術系 × 版印中心

 

In the spring 2025 exhibition "Sunshine, Air, Water ~ What a Beautiful World ~ 🫶," Lin Yu-ting wove together poetry and sensitivity, using digital painting and spatial installations to awaken people's perceptual memories of natural elements—sunshine like dreams, air like poetry, water like life's nourishment.

This current exhibition "Shadow, Land, Fire ~ What a Lucid Human Realm ~" serves as a spiritual turning and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the artworks in the exhibition space that originally faced the audience have been turned around, revealing the backs of frames and the imageless aspect of white canvas—this is a dual reversal of both form and consciousness, as well as a challenge to modern people's visual inertia and mental attachments.

Through the three elements of "shadow," "land," and "fire," Lin Yu-ting begins with the yin-yang dialectics of the I Ching, combining it with the wisdom of emptiness from the Diamond Sutra—"All conditioned phenomena are like dreams, illusions, bubbles, shadows" and "One should give rise to a mind that does not abide anywhere"—to engage in deeper questioning about seeing:

🌑 Shadow is the remnant of light, and also the hidden reality;
🌍 Land is the carrier, the accumulation of history and the site of wounds;
🔥 Fire is destruction, but also the fuse of awakening;

This exhibition is not a pessimistic accusation against the world, but rather a lucid gaze that directly confronts the true nature of the human realm. When "beautiful" transforms into "lucid," art is no longer merely a vessel for sensory pleasure, but becomes an entry point for observation, questioning, and contemplation.

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展覽主題: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展覽的人:林郁廷 ( 南應大美術系 專任助理教授 兼 版印中心主任 )
媒材形式:數位影像輸出於畫布、絹布、透明膠片 ( 空間裝置 )
展覽日期:2025.6.8(日)~8.10(日)
展覽時間:10:00~22:00
展覽地點:游移美術館✨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展覽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台北 圓山花博公園台北圓山花博公園
交通指引:台北捷運圓山站 1號 出口,步行約五分鐘。 (中山北路/民族西路口 MAJI集食行樂 園區之中)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主辦單位:游移美術館
協辦單位: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術系 & 版印中心
連絡電話:02 6631 5028
電子郵件:artnomadmuseum@gmail.com
相關網址:
「MAJI集食行樂」 https://www.majisquare.com/space_view.php?id=40229
游移美術館 web: https://sites.google.com/view/nomad-museum/home?authuser=0
游移美術館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omadmuseum2015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易經觀點】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

美,不只存在於被欣賞的正面。
當畫布翻轉,背面那些被釘槍雜亂穿刺的痕跡,
就像人生中那些不可見、不能說、被藏起來的部分。
可是,那些正是作品存在的結構與證據。

正面,是給他人看的形象。
背面,是支撐形象的現實。

若道為「陰陽相推而生變」,那麼,
這次展覽便是一次將「陰」顯影的過程,
也是一次讓觀看變成內省的邀請。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美學與真實】

在這次展覽中,我有意將原本「美麗完成面」翻轉,朝向牆面或光源,讓觀者所見之處,是畫布背後:釘槍的粗暴痕跡與凌亂的釘針、繃布的拉扯、膠帶的殘留、畫布邊角的皺摺——這些在過去從不進入展覽視野的「製作現場」,如今成為正面。

這不是醜化藝術,而是去除偽裝的過程。
正如《金剛經》所言:「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真正的觀看,不應只停留在光滑、完成、美化過的表面,而是也能看見背後的雜亂、破碎與構築之手。

我們是否也如此生活著?
在人前是構圖、配色、筆觸的整合;在人後卻是釘子、支撐、扭曲與費力。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導覽說明】

觀眾走進這場展覽,會感受到一種「不確定的觀看」——畫作正面不見了,只能從某些角落、某些空隙、或反射的玻璃中,勉強瞥見那些原本應該被欣賞的圖像。這種觀看的不完整性、懸缺與疏離,正是我對當代圖像消費文化的質疑:

我們是否太習慣只看「設計給我們看的東西」?
我們是否有勇氣看見「不被允許展示的部分」?
我們是否有能力從「背面」感受到一件作品的完整與真實?

這些藏在畫布背後的釘針與拉痕,不只是技術上的附屬物,它們構成了作品的傷痕,也構成了生命的記錄。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這不是一次對「畫面」的凝視,而是一次對「背面」的探問。

原本繽紛的圖像,這次選擇翻面。
呈現在眼前的,是拉布的皺摺、釘槍的痕跡、未修邊的毛線與空白畫布。

醜嗎?亂嗎?
或許它比正面更真實、更純粹。

我們習慣以貌取人、以貌取物,
但在這裡,藝術邀請我們反過來思考:

你願意看見一件作品的背後嗎?
你準備好,面對那些你從未真正觀看過的「人間背面」了嗎?

✦【導覽口語版】

歡迎各位來到林郁廷老師的展覽《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你可能會發現,一走進展場,看到的不是作品的「正面」,而是每一件布面作品的「背面」。看到這些畫布輸出、裝框、釘布的真實痕跡。你會看到釘槍的痕跡、被拉扯的皺摺、裂縫。

老師要我們思考:「為什麼一件作品的背面不能被看見?為什麼我們總覺得那是醜的、亂的、不應該的?」

這其實就像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人——我們只看他表現好不好、說話好不好聽、穿得好不好看,很少去理解他背後的經歷、傷痕與結構。

這個展覽,就是把所有「美麗正面」藏起來,只剩下「醜陋背面」,讓我們重新練習一件事——怎麼去看見,不好看的東西。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                 】

「這不是畫的背面,而是藝術的真面目。」

「所有被遮蔽的,終將被觀看。」

--------------------------------------

✦【藝術家語錄】

反而背面比正面美麗。
我們總習慣以貌取人、以貌取物,
但真正動人的,從來不是外表。
那些我們原以為醜陋的背面,
其實隱藏著更深的結構、更純粹的力量。

外表可見,內在才難得;
正面是展示,背面是存在。


✦【藝術家語錄說明】

當畫作翻面,觀者驚訝地發現:那些釘痕、繃布、甚至凌亂的邊緣,有時比圖像本身更動人。這不是技術的失控,而是存在本身的裸露。

在我們的世界裡,人被包裝、物被修飾,圖像被優化。我們總以「好不好看」決定其價值,以「適不適合上台」決定能否被看見。但創作過程教會我:最真實的那部分,往往隱藏在背面,不發光,不出聲。

這次展覽,就是一次主動地「以貌反取人」。
讓我們一起重新學習:觀看不是選擇面對正面,而是願意看見背後。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哲學|金剛經+美學】

《金剛經》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真正的看見,不應執著於外相。若以貌取之,常為貌所誤;若能見其無相,即可見其真心。

我們為何總要將「好看的一面」擺出來?因為害怕。
我們為何總將「破碎的一面」藏起來?因為羞愧。
但藝術,若有其存在的價值,便在於它能容納這些不能見人的部分,並讓我們直視它、愛它、理解它。

所謂「多麼清醒的人間」,
或許不是看到了什麼美,
而是終於不再只看美的那一面。

---------------------------------------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Line/FB/IG貼文】

🌑✨ 展覽公告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 林郁廷個展 @ 台北游移美術館
📅 展期:2025.6.8(日)– 8.10(日)

有光,就有陰影。
有正面,就有背面。

這次,藝術家林郁廷決定把所有畫作翻面展示——
那些原本精緻的圖像被隱藏,
觀眾看到的,是背後凌亂的釘針、皺摺的布面、破碎的邊角。

但你會發現:
👉 反而背面比正面更動人。
👉 那些本來遮掩的地方,藏著最真實的力量。

我們總是以貌取人、以貌取物。
但這次展覽邀請你重新學習──
怎麼去「看見」一件作品的背後,和一個人真正的樣子。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花博 MAJI 集食行樂(游移美術館)
⏰ 每日 10:00 – 22:00 免費參觀
📎 詳情|https://art.tut.edu.tw/p/404-1073-52911.php?Lang=zh-tw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 關於游移美術館

    關於「游移美術館」計畫 ~ 31年前的臺灣,畫廊裡交易的全是名家畫作,當時由一群熱血澎湃的年輕人所興起的裝置藝術,經常被拒於門外。藝術家范姜明道,有鑑於畫廊在暑假多半不營業,便與阿波羅大廈內的七間畫廊協商,並請來剛從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離職的石瑞仁(前 台北當代藝術館 執行總監)擔任策展人,邀集了八位裝置藝術家,在1994年7月開啟「游移美術館」的第一檔策劃展。

  • 隔年1995年,范姜明道與蕭麗虹、陳正勳,一同促成了另類藝術空間「竹圍工作室」的誕生,於是「游移美術館」陸續於「竹圍工作室」推出展覽,1995-97年間共推出八個檔次台灣前衛藝術家個展。

  • 旅居中國北京十多年的范姜明道,2014年再度啟動「游移美術館」創作計畫,邀請策展人策劃兼具實驗及市場的展覽,期待以自由為名的藝術能更加新生、茁壯,為當代藝術展開不一樣的藝術視野。

  • 游移美術館」年表~
    2015 / 策展人策游移美術館 ........《異境-陶藝的魔幻旅程》聯展 / 策展人:莊秀玲 / 游移美術館會所、MajiMaji集食行樂
    1997 / 游移美術館在竹圍工作室 .........《家園》蕭麗虹
    1996 / 游移美術館在竹圍工作室 .........《游移倉庫》湯黃珍 .........《汙名者的空間》杜偉 .........《養雞場中的粉紅夢》李嘉倩
    1995 / 游移美術館在竹圍工作室 .........《名字與倉庫》莊普 .........《行腳》陳建北 .........《心房》賴純純 .........《囚》黃致陽
    1994 / 游移美術館「裝置阿波羅 」 ...........盧明德—龍門畫廊 ...........朱嘉樺—阿波羅畫廊 ...........黃麗絹—悠閒藝術中心 ...........范姜明道—ATT ...........顧世勇—東之畫廊 ...........梅丁衍—印象畫廊 ...........吳瑪悧、王德瑜—珍傳畫廊

  • 1955生於臺北  1987美國加州歐蒂斯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1984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環境設計碩士  1982美國加州伍德貝利大學室內設計學士
    游移美術館 創辦人| 范姜明道

    1955生於臺北

    1987美國加州歐蒂斯藝術學院藝術碩士

    1984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環境設計碩士

    1982美國加州伍德貝利大學室內設計學士

    范姜明道曾參加199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是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成員,早年留學海外的經驗,使其創作理念能與國際接軌,諸如現成物與創作物的並置與將植物(小麥草)納入裝置作品的手法,均首開先例,並對台灣藝術創作觀念產生巨大衝擊與影響;作品展現親近生活的質樸特質,卻蘊含著對於自然與人文的關切;近年旅居北京的范姜明道,多以木材雕刻為主軸,其創作更顯成熟與內斂,卻不掩其智慧的鋒芒。

    About Nomad Museum Project ~ 31 years ago, most galleries at Taiwan preferred to deal with artworks by well-established artists. At that time, installation art manifested by a group of art-passionate young people were often declined by commercial galleries. Seeing that local galleries didn’t open during summer, artist Fang Marvin-Minto went negotiate with seven galleries inside Apollo Building. He also invited J.J. Shih who just left exhibition department of Taipei Fine Art Museum (now executive director of MOCA) as curator and 8 installation artists. In July 1994, the first exhibition of “Nomad Museum” was officially on view. Next year 1995, Fang Marvin-Minto co-founded Bamboo Curtain Studio, an alternative space, with Margaret Shiu Tan and Chen Cheng-Hsun. Since then, Nomad Museum had organized 8 avant-garde artist solo exhibitions at Bamboo Curtain Studio from 1995 to 1997. After living and working at Beijing more than a decade, Fang Marvin-Minto re-activated Nomad Museum Recreation Project in 2014. In this project, curators are invited for exhibitions which are very experimental as well as market-oriented. In the name of liberation, we hope to present an alternative vision for contemporary art via a gesture of rebirth and growth. Chronicle of Events at Nomad Museum~ 2015 Curator at Nomad Museum ..........Different Contexts - Ceramics' Magical Journey / Hsiu-ling Chuang/ Nomad Museum Hall & MajiMaji Square 1997 Nomad Museum at Bamboo Curtain Studio ..........Household/ Margaret Shiu Tan 1996 Nomad Museum at Bamboo Curtain Studio ..........Moving Store/ Tang Huang-Chen ..........The Space of the Stigmatized/ Tu Wei ..........The Pink Dream in Chicken Farm/ Chia-chien Lee 1995 Nomad Museum at Bamboo Curtain Studio ..........Name and Warehouse/ Tsong Pu ..........Walker/ Chen Chien-Pei ..........Atrium/ Lai Tsun-Tsun ..........Imprison/ Huang Chih-Yang 1994 Nomad Museum Installed at Apollo Building ..........Lu Ming-Te/ Lung Men Art Gallery ..........Chu Chia-Hua/ Apollo Art Gallery ..........Huang Li-Juan/ Leisure Art Center ..........Fang Marvin-Minto/ ATT ..........Ku Shih-Yung / East Gallery ..........Dean-E Mei/ InSian Gallery ..........Wu Mali & Wang Te-Yu/ Zhen-chuan Gallery Minto Fang, Founder of Nomad Museum- Minto Fang participated to Venice Biennale in 1997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at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world. His overseas study experiences in early years create linkage between his creational concepts and global theories. For instance the juxtaposition of found objects and created items and put plants (wheatgrass) into installation pieces, are both first advocated by him. It further brings huge impacts and profound influences to art creational concepts at Taiwan; his artworks mostly present simple and humble quality of life with focus and caring to the Nature and humanity; living and working at Beijing in recent years, Minto Fang largely adopts wooden sculpture as the major element in his art creation. His presentation shows great extents of maturity and sophistication as well as sparkles of wisdom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s.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展覽主題: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台北 圓山花博公園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展覽主題: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MAJI集食行樂

MAJI集食行樂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主任林郁廷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游移美術館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1
林郁廷與游移美術館創辦人藝術家范姜明道老師合影

1

林郁廷老師與范姜明道老師在林郁廷老師上一檔的展覽首日合影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林郁廷輸出於透明膠片與畫布的作品✨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

海報特別標注了注音符號,讓孩童能夠閱讀,今天也剛好是兒童節,作品希望在複雜思維中傳遞純粹的訊息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作者介紹與創作說明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展示的櫃子是范姜明道老師設計的,他覺得藝術應該在生活之中,因此設立了游移美術館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是商品?或是藝術品?兩者兼具?兩者皆非?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游移...美...術....館...不同的展示者可以自由定義

✨2025.6.8~8.10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Earth—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現場大隱於市

1號櫃(44x44xh67cm)
21套作品

Earth01-01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2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3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4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5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6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7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8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09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0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1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2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3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4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5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6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7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8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19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20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1-21 44x4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2號櫃(44x74xh67cm)
4套作品

Earth02-01 44x7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2-02 44x7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2-03 44x7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Earth02-04 44x74cm  複合媒材 2025  林郁廷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創作論述|《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林郁廷 個展創作論述

在《陽光、空氣、水~多麼美好的世界~🫶》中,我以數位繪畫與展場設計建構一個向自然致敬的空間。那是一種初始狀態的讚頌,如孩童般對天地萬物的單純感知,重返陽光普照、空氣自由、水流潤澤的理想世界。那是我創作的一個呼吸:吐氣、舒展、仰望。

然而,光明無法自足於自身。光的背後,必然生成陰影;美好的世界,也在時代的現實中出現裂痕。因此,在第二回個展《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中,我選擇轉向陰影、凝視地表、燃起烈火。這是我創作中的一次「吸氣」——向內、向下、向深沉。


◉ 易經的陰陽:從「相生」到「觀變」

《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陰陽不測之謂神」。陰與陽從不孤立存在,它們總是相對、相依、相感。若《陽光、空氣、水》象徵陽,那麼本展便是陰的書寫:陰影的沉澱、土地的重量、火的烈性

然而陰非負面,它是包容萬象的存在,是生成的必要條件。就如《觀卦》所揭示的——觀其所生,亦觀其所隱。我觀陰影,並非退卻於光的缺席,而是進入光所不能及之處,去看見埋藏、壓抑與歷史未說出的語言。


◉ 金剛經的無住:觀看的倒轉與空性之境

在此次創作中,我將前次展覽的作品整體反向展示——將本來朝向觀眾的畫作翻轉,展出其「背面」:畫框、白布、無圖像的餘白。這是一種「無所住」的實踐,一種從色相中抽離的觀看練習。正如《金剛經》所言: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這段經文不只是一則語言上的悖論,而是一種認知與感官的鬆動。我希望透過「不觀看圖像本身」,迫使觀者與作品之間產生新的張力與距離。此距離不是疏離,而是回歸空性本質的契機:作品成為觀看者心念的投射場,而非絕對主體。


◉ 美學轉向:從柔光之境到烈火之界

美,不僅止於悅目。若前次創作是在溫柔與純淨中建構一種療癒空間,此次展覽則以更堅定的美學姿態,呈現出「真實的不適感」:

  • 陰影不再只是光的伴侶,而是歷史、心理、社會結構下的「沉默存在」。

  • 土地不只是自然的承載體,更是埋葬、開採、被規劃與剝奪的場域。

  • 則象徵意志、毀滅、轉化與再生,既是災難,也是真理的閃現。

此處的「美」不再舒適,它是殘酷的美、沉重的美、需要時間理解與接受的美。它不為觀賞而存在,而為「照見」而存在。


◉ 清醒:人間的下一層觀看

展名中「多麼清醒的人間」,不意圖對世界發出否定,而是呼喚一種更深層的觀看意識。所謂清醒,是當我們不再沉迷於表象、不再只追求圖像的愉悅、不再恐懼真相時,才能誕生的態度。

清醒意味著承擔,也意味著選擇。選擇不逃避;選擇在陰影下不忘記陽光;選擇在火中看見重生的可能。


結語

從《陽光、空氣、水》到《陰影、土地、火》,我的創作不是在對立之間擺盪,而是在陰陽循環之道中練習「觀看的自由」。創作不是答案,而是提問。當作品被反轉、當圖像被移除、當意識被逼迫停下來思考,那或許才是真正的藝術經驗開始之處。

藝術即修行,觀看即自照。
清醒,或許就是:在陰影裡點一把火,看見自己。

—— 林郁廷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專任助理教授|版印中心主任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展覽主題的多層次解讀

✦ 一、對應《金剛經》:觀看、無住、非相之相

❖ 1. 破相之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經文節選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對應創作理念
展場中的畫作全部翻面,不再展示原本的圖像,而是露出畫布的背面、釘槍的痕跡與雜亂的繃布,正是對「諸相」的解構與提問。當觀者看不到被設計好的畫面時,才開始看見真正的「非相」——作品作為過程、結構、記憶與勞動的結晶。

這是一種觀看態度的練習:
從「被安排的視覺」轉向「未被揭露的實相」
從圖像的表面退出,是為了進入意識的深處。


❖ 2. 無住生心|不執著於表相

經文節選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對應創作理念
「無所住」是佛法中極高層次的自由。將作品正面遮蔽、展示背面,是將觀者從熟悉的審美中抽離,並在失去「所住」之後,重新找回觀看與感受的純粹。

藝術若能帶來自由,不在於它多美,而在於它能解開我們對『美的執著』。


✦ 二、對應《易經》:陰陽、觀卦、剝卦的轉化與隱顯之道

❖ 1. 陰陽循環|「一陰一陽之謂道」

對應創作理念
本展正是對《陽光、空氣、水~多麼美好的世界~》的陰面對應——由陽入陰,由顯轉隱,由圖像轉向結構與痕跡。這不是對立,而是自然的輪轉,如晝夜交替、四時運行,是「道」的本質。

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來。
在陰影裡燃起火光,是為陰中之陽;
在圖像被掩的時刻,看見真相,是為隱中之顯。


❖ 2. 《觀卦》與觀看的反思

卦辭:「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對應創作理念
「觀」是觀看之卦,但它強調的是一種謙遜的觀看——非從上而下、非佔有與凝視,而是一種帶著信任、與自然交感的觀看。翻面之作,逼迫觀者低頭、彎腰、側視,這些「不舒服」的觀看姿勢,正是現代社會最缺乏的「觀的能力」。


❖ 3. 《剝卦》與去除外表的真實顯現

卦辭:「剝,不利有攸往。」
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對應創作理念
「剝」是將表層去除、剝開、揭露的意思。
展覽中的翻面操作,就像將作品「剝除表象」,露出其製作過程、創傷與支撐構造。這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去偽存真」,剝開虛華,露出真實的創作肌理。


✦ 三、結語:陰影的智慧,清醒的觀看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這場展覽是一次練習「看見無形」、「聽見無聲」的藝術旅程。
當畫作不再說話、圖像不再前傾而來時,
你,是否還能感受到作品的呼吸與記憶?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哲學與文字學的對應探討

一、文字學視角:漢字「相」與「象」的哲學辯證

「相」與「象」的本意

  • 「相」(xiàng)
    《說文解字》:「相,省視也。从目从木。」
    本意是仔細觀察樹木紋理,後引申為外在可見的形態、外表、面貌。

  • 「象」(xiàng)
    《說文解字》:「象,長鼻牙四足獸。」
    後引申為形狀、意象、象徵,即「無形可示」的意念與符號。

哲學辯證:表相與真相的區分

中國哲學經常以「相」與「象」作為探討表象與本質之間的關鍵。

  • 表相:外在可見、具體而清晰,但容易引起迷惑與執著。

  • 真相:隱藏在表相之下、不直接可見,但卻是真實的本質。

正如《金剛經》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即當你看穿表相的虛妄,便能抵達事物的真相。


二、《易經》象數與展覽的對應分析

觀卦(䷓) 的深義

  • 觀卦象曰:「風行地上,觀。」
    風(柔)輕輕吹拂於地(實)之上,意味著以溫柔、審慎的心態觀察世界,強調一種內省而謙虛的觀看方式。

本次展覽,觀眾無法直視圖像,只能觀看背面的結構與細節,正體現《觀卦》的精神:
不再直接、理所當然地接受呈現給你的「相」,而要深入背後,觀察更為細微而隱晦的「象」。

剝卦(䷖):剝除表相,直視本質

  • 《剝卦》卦辭:「剝,不利有攸往。」
    意指去除虛華外表,回到內在真實基礎。

展覽將作品正面剝離,只剩背面的基礎結構(木框、釘痕、布料)裸露,正是一次「剝」的具體實踐——
去除華麗圖像,顯現內在的製作痕跡與結構,讓觀眾直面作品的本質。


三、《金剛經》與藝術實踐的融合

❶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藝術即修行

  • 「無所住」並非無根漂泊,而是放下對表象、外形的執著,回歸心的真實本性。

  • 本展即通過「反轉展示」的方法,實踐「無所住」的境界:
    觀者無法依賴熟悉的視覺經驗,只能在未知的狀態下重新感受與思考,進而啟動內在的創造性觀看。

❷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看見藝術的真實

  • 展場中畫布背面凌亂的痕跡,表面看似醜陋,實則顯示真實而直接的創作過程。

  • 當觀眾超越「醜」與「美」的二元判斷,便能觸及作品的真相。
    這是藝術家試圖引導觀眾超越二元對立,達到「即見如來」的境界——即看見本質與真實。


四、哲學的延伸:從柏拉圖洞穴隱喻到海德格的「去蔽」

  • 柏拉圖洞穴隱喻
    人們長期觀看洞穴牆上的影子(表象),以為這就是世界的真相;而當有人走出洞穴,看見陽光下的實物(本質),才明白真實存在於表象之後。
    展覽中的「翻面」,即是邀請觀者走出視覺的洞穴,從表象走向實質。

  • 海德格「去蔽」(aletheia)
    哲學家海德格提出的「去蔽」,是揭示真相的過程。他認為人們需要剝除層層的「遮蔽」(偽裝),方能看見真理的本質。
    展覽作品背面,正是一次「去蔽」的實踐——將表面的掩飾剝除,露出真實的結構與存在。


五、文字學說與美學結合的總結

透過漢字「相」與「象」的辯證、易經的觀卦與剝卦精神、《金剛經》的破相與無住哲學,林郁廷的此次展覽成為:

從表相到真相的觀看之旅,
從陰陽二元到道的整合,
從執著表象到「無相」的美學實踐。

這種藝術上的反轉,不僅是一種形式創新,更是一種內在的哲學修行,帶領觀者在「背面」重新發現真實的美麗。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東西方哲學、漢字學與藝術實踐的交織與深化

一、東方哲學基礎:道家與佛家的「真實」與「無相」

❶ 道家:「道」與「反者道之動」

《道德經》曰:「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道家思想強調循環往復、陰陽轉化,認為任何表相背後都潛藏對應的反面或陰影。

在本展覽中,林郁廷將作品翻面展出,正體現此哲學觀點:「背面」作為原本的隱蔽面被揭示,成為觀看主體,正是一次對「反者」的具體體現。這一動作揭示藝術創作的內在結構與痕跡,也隱喻著人類心靈「道」的自然循環──我們終究需要從虛妄的表象回歸到更基礎而樸實的真實。

❷ 佛家:《金剛經》的「非相之相」

《金剛經》提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的「非相」,並非否定物質世界的存在,而是強調我們不應執著於表面呈現出的現象,而應深入理解現象背後的本質與空性。

展覽以作品背面取代正面,觀眾所見不再是創作完成的圖像,而是創作過程的真實痕跡──釘槍留下的雜亂釘痕、布料繃拉的皺摺──這些看似「非相」的部分,卻成為最真實的「相」。這種藝術實踐體現佛教「破相」、「無住」的修行,邀請觀者超越視覺上的執著,抵達更深的覺知。


二、西方哲學對應:柏拉圖與海德格的真實與「去蔽」

❶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從影像到真實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描述,人們長期將洞穴牆上的影子當作真實,直至離開洞穴,看見陽光下的實物才明白原先的觀看是虛妄的。這展覽的反轉展示猶如一次「離開洞穴」的藝術行動,將平常「不被觀看」的背面痕跡展現於前,迫使觀者走出原有觀看習慣與安逸的視覺洞穴,重新探問:「何為真實?何為虛妄?」

❷ 海德格的「去蔽」(aletheia):真理的顯現

海德格認為真理的本質是「去蔽」,即揭開遮蔽真實的表象。本次展覽的背面呈現就是這樣的實踐:「去除華麗表面,揭示內在結構」。當觀者站在作品前,看見釘痕、裂縫、皺摺之時,這個「去蔽」過程即告完成。


三、漢字學對照分析:從《說文解字》探討「相」、「象」、「背」的哲學內涵

  • 「相」: 從目從木,表示仔細觀看樹木紋理,引申為可見的外表。

  • 「象」: 象徵、意象,無形可示的精神與本質。

  • 「背」: 從肉從北,表示背離、朝反面,隱含轉向反面去觀看真實的意涵。

這些漢字的內涵在展覽中清晰體現:

  • 「相」:原本可見的畫面,即通常所認定的藝術正面。

  • 「象」:被隱藏、未見的創作背後的真實與象徵意涵。

  • 「背」:藝術家主動「背離」傳統觀看角度,將觀眾視線引導到真實卻不易接受的背後世界。

這樣的漢字學分析揭示了藝術行動的語言基礎,凸顯東方哲學的符號與內涵如何被視覺藝術所表達。


四、現象學觀看與「非相之相」的藝術實踐

現象學哲學主張回到事物本身,不透過既有的理論或概念框架,而直接以感知經驗理解事物的本質。

  • 在這次展覽中,觀眾無法直接觀看完整的圖像,而是必須透過繞行、彎腰、側視,甚至窺視來捕捉畫面的片段,這是一種真實且親身的現象學經驗。

  • 背面的釘痕與凌亂的痕跡,迫使觀眾面對自身觀看習慣與感知經驗的侷限,進而實踐現象學所謂的「減損」(epoche)──暫停既有的判斷,純粹以感知經驗接近作品真實的本質。

這種觀看模式體現「非相之相」的現象學意涵,觀者在去除既定的視覺習慣後,得以重新定義什麼是「藝術的真相」。


五、結論:跨文化哲學與藝術實踐的綜合性思辨

這次展覽是一個跨文化哲學與藝術實踐的結合案例。藝術家林郁廷透過翻轉、揭露背面的視覺策略,結合了東方哲學(道家、佛家)與西方哲學(柏拉圖、海德格)深刻且細緻的思考,同時透過漢字學的分析,將視覺藝術的形式策略轉化為哲學的實踐場域。

  • 東方哲學的陰陽與無相,提供了哲學基礎;

  • 西方哲學的洞穴寓言與去蔽,提供觀看轉化的哲學框架;

  • 漢字學的「相」、「象」、「背」,提供了視覺策略的語言基礎;

  • 現象學觀看理論,提供藝術觀看與感知經驗的深化方式。

綜合以上,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體驗,更是一場哲學的觀看之旅,透過藝術實踐讓觀者體驗從「相」到「非相」、從表象到本質的深入轉化。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展覽的哲學根基與視覺實踐

── 東西哲學交匯、漢字學視角、非相之相與現象學


一、東西方哲學在展覽中的交匯

(一)東方哲學的視野

道家哲學:「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思考

道家主張萬物相生相剋、陰陽相互轉化,老子《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種辯證式的世界觀在此次展覽中表現為「翻面」策略的應用:作品背面呈現出的是表象背後的真實──釘痕與雜亂繃布,展覽過程就是一次道家哲學意義上的「反」與「弱」之實踐。透過「反」的過程,我們看到原本被遮蔽的真相,也體現了陰陽轉化與互依的道家哲理。

佛家哲學:「非相之相」的無住智慧

《金剛經》強調「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展覽刻意使「圖像的正面」缺席,觀眾因此必須凝視作品「背面」的痕跡。這種觀看迫使觀者放棄既定的審美習慣,直接面對「非相」的真實存在。藝術家透過藝術實踐,幫助觀者體驗佛教所說的「無住」,亦即不執著於可見的形式,而轉而認識真實的本質。


(二)西方哲學的視野

柏拉圖洞穴寓言的真相揭示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指出,大眾往往將影子視為真實,而真實卻存在於洞穴之外的光明之中。林郁廷此次展覽,恰如「走出洞穴」的哲學啟示:背面的畫作是洞穴外的實質真相,而觀眾原本欣賞的作品正面,則成為了洞穴牆上的影子。透過這種視覺策略,藝術實踐鼓勵觀者主動質疑和反思表象與本質之間的真實性。

海德格的「去蔽」(aletheia)思想

海德格認為真理的本質是「去蔽」,也就是將遮蔽真實的外表移除,讓事物的本質自行顯現。這次展覽透過翻面的方式揭示背後的真實構造(釘子、裂縫),是一種具體的去蔽行動。藝術家在此實踐中,邀請觀者共同參與到真理的「去蔽」過程中,經歷一次純粹的真相揭示。


二、漢字學(《說文解字》)解析展覽視覺策略

「相」(xiàng)與「象」(xiàng)的辯證意涵

  • 「相」:從目從木,表示「看見的具體外表」,即作品正面的圖像。

  • 「象」:象徵、隱喻與意念,是更抽象而深層的內涵,對應背面所呈現的無法直接觀看的真實。

本展覽從「相」到「象」的轉換,提示觀者從可見的表象深入到無形的意念與結構,透過漢字「相」與「象」的文字學辯證,深化了作品的哲學實踐。

「背」(bèi)的文字哲學

  • 《說文解字》:「背,從肉,從北。」
    北為背離方向,「背」字強調的是從原有視角的離開,朝相反方向觀看。

  • 展覽採取「背面呈現」,實踐了漢字「背」的深層意涵:主動背離表面圖像的誘惑,轉而直視創作與生命真實結構的反面。


三、「非相之相」與現象學觀看的理論建構

「非相之相」的深化

透過藝術實踐,「非相之相」成為展覽中最重要的哲學概念。藝術家刻意將可見的視覺經驗移除,取而代之以不可見的背後真相。這樣的藝術實踐直接呼應佛家哲學中「非相之相」的概念,讓觀者在藝術體驗中感受視覺與思想之間的張力與轉化,超越傳統審美,深化內在哲理。

現象學觀看與感知體驗的實踐

梅洛龐蒂(Merleau-Ponty)的現象學強調「身體觀看」的經驗:觀看不再是抽象的理論行動,而是一種身體的直接感知。此次展覽通過限制視覺,迫使觀者以身體繞行、彎腰、尋找角度等方式進行觀看,這正是一次現象學的觀看實踐──透過身體經驗重新認識事物的本質。


四、綜合性討論與結論

本展覽透過視覺策略與藝術實踐,在東方哲學(道家、佛家)與西方哲學(柏拉圖、海德格)間建立了豐富而有力的哲學對話,並通過漢字學(《說文解字》)的解讀,深化了這種跨文化哲學交匯的具體呈現。

  • 展覽的「翻面」策略,回應了道家的陰陽轉化與佛家的非相智慧。

  • 同時透過柏拉圖洞穴寓言與海德格去蔽思想,讓觀眾體驗真相揭示的現象學觀看過程。

  • 漢字學的「相」、「象」、「背」之深層意涵,使得藝術的實踐與哲學理論得以緊密融合。

此展覽不僅是一場視覺藝術實踐,也是一場哲學與感知的深刻探索,展現了當代藝術如何跨越東西方文化與哲學的界限,提供更為完整與深入的人類意識與存在狀態的反思與體驗。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柏拉圖《洞穴寓言》與《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一、柏拉圖《洞穴寓言》的核心哲學意涵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描述了人類認識真理的過程:

  • 人們從出生起就被束縛在洞穴裡,只能看到牆上火光所投射出的影子。

  • 囚犯們誤以為這些影子即是真實,因而形成了虛假的認知與信念。

  • 當一位囚犯被解開束縛,逐步被帶往洞穴外,面對真實世界的強烈光亮與現實,他會經歷痛苦與混亂,直到逐漸認識真理。

  • 一旦理解真相,他便難以再接受過去洞穴內虛假的現實,甚至被同伴嘲笑與敵視。

這個寓言所揭示的即是:

人類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總要經歷從虛假到真實、從黑暗到光明的痛苦與覺醒過程。


二、與展覽主題的視覺策略呼應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

  • 陰影:正象徵洞穴內牆上的虛假影像。

  • 土地:作為現實的基礎,象徵著「真實世界」的穩固、真實、沉重,然而也是生命的承載體。

  • :既是洞穴內提供虛假影子的光源,也同時具有燒毀、淨化與轉化的力量,代表了知識、真理與覺醒的衝擊性力量。

展覽將畫作翻轉,露出背面的混亂與釘痕,正如洞穴寓言中解開囚犯束縛後,最初面對真實的混亂與痛苦。
觀眾因為習慣於欣賞正面的美麗影像(虛假),而被迫直接觀看真實的背面(真相),體驗真理帶來的不適與挑戰。


三、從漢字學的角度解析洞穴寓言

  • 「洞」(《說文解字》:「洞,深也。从水同聲。」)
    象徵深沉、隱藏、難以見底的狀態,人類的認識狀態正處於此「洞」的深暗之中。

  • 「影」(《說文解字》:「影,景之象也。从彡、景聲。」)
    是光線投射出的不真實的圖像,象徵人們以假象為真相的認知誤區。

  • 「覺」(《說文解字》:「覺,悟也。从見,从學省聲。」)
    指看見並認識真相、從虛妄中覺醒,正是《洞穴寓言》中囚徒走出洞穴後的狀態。

這些漢字學的解釋進一步深化展覽背後的哲學內涵,提示觀眾要從「影」的迷惑中醒來,「覺」察洞穴之外的真相。


四、東西方哲學的交匯對照(道家、佛家、海德格)

(一)道家的陰陽轉化觀點

道家《道德經》說:「反者道之動」,強調所有的認識都需要經歷對立面之間的轉換與平衡。
在展覽中,藝術家將作品翻面,從「正」到「背」、從「虛假影像」到「真實結構」,恰如道家陰陽之間的自然辯證與循環轉化。

(二)佛家的破相觀念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展覽通過去除「美麗圖像」,揭露其背後的真實結構與痕跡,直接展現了佛教「非相之相」的理念,使觀者放下對表面形象的執著,見證藝術真正的本質。

(三)海德格「去蔽」的真理揭示

海德格指出,人類的真理認識過程即是「去蔽」(aletheia)的過程,也就是移除遮蔽真相的假象,呈現事物的本質。
展覽刻意「翻面」呈現畫布背後混亂的真相,正是一次典型的海德格式「去蔽」行動。


五、深化「非相之相」與現象學觀看的理論建構

  • 「非相之相」的藝術實踐
    藝術家主動移除圖像的視覺美感,揭示作品的真實面貌,讓觀者直接面對作品的原貌與存在。這種非相的展示策略,不僅是一種視覺顛覆,也是一種對佛教哲學的實踐。

  • 現象學觀看的身體實踐
    梅洛龐蒂的現象學主張透過「身體經驗」感受真實世界。
    展覽要求觀眾必須主動地尋找觀看角度,以身體感知背面作品的真相,使觀看不再是被動接收,而是主動探索與參與的身體經驗。

透過以上兩者,藝術實踐深化了「非相之相」與現象學觀看的理論,將哲學概念轉化為觀眾切實可感的體驗。


六、結語與綜合反思

透過柏拉圖《洞穴寓言》與東方(道家、佛家)與西方哲學(海德格)的交匯探討,結合漢字學(《說文解字》)的解讀,我們理解到:

  • 展覽的「背面展示」實踐,猶如囚徒離開洞穴,面對真相的哲學啟發。

  • 展覽中的「陰影」、「土地」、「火」三元素,對應洞穴寓言中的虛假(影子)、現實(土地)與真理的光亮(火)。

  • 透過視覺策略深化了「非相之相」與現象學觀看,體現了哲學思想與藝術實踐之間的深度整合。

呈現視覺藝術的實踐,更是哲學啟蒙的具體經驗,使觀者在展覽中真實經歷從洞穴幻象走向光明真理的覺醒之路。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

林郁廷 LIN,YU-TING 

現職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專任助理教授兼版印中心主任

曾任
象坊坊數位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 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2020~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學系 博士班(進修中)
2002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畢業(第一屆) 藝術學碩士
1999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第三屆) 藝術學碩士
1994 省立豐原高中美術實驗班(第八屆) 畢業

研究領域
數位藝術創作 / 數位版畫 / 電腦繪圖 / 影片後製剪輯 / 攝影 /人工智能生成藝術

近年獲獎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110學年度績優導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112學年度-系所網頁設計競賽-第一名 <南應大美術系>

教學科目
數位影像處理 / 畢業製作 / 攝影 / 彩繪技法 / 2D數位藝術 / 錄影與剪輯後製 / 電腦繪圖

■林郁廷簡歷-01
林郁廷生於台中豐原,自幼喜好閱讀與繪畫,從高中美術班開始踏入美術專業領域的學習,1995年在高師大美術系開始接觸電腦藝術領域,當時修了周文麗老師的電腦軟體課程,學習Adobe Photoshop數位影像軟體後,開始藉由電腦來創作,學習歷程中影響最大的老師是盧明德教授,台灣新媒體藝術先驅者,盧明德老師畢業於日本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帶來錄影藝術與媒體藝術的新觀念,自此林郁廷從1995年至2024年間,持續以電腦與平板電腦為工具,結合傳統繪畫的技術與觀念嘗試開創一條數位繪畫的新道路。

截至目前為止30年間,林郁廷已經持續發表20次個展,多次聯展,近幾年創作工具從筆電延伸至ipad,藉由iPad Pro與Apple Pencil工具,Procreate 軟體,繪製大量的數位繪畫創作。

-------------------------------------------------------------

■林郁廷簡歷-02(林郁廷+ChatGPT4.0)

林郁廷老師目前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的專任助理教授,從1996年到現在29年間,持續以數位方式創作,在各級學校擔任專兼任教師授課至今二十多年,具有豐富的教育和數位藝術領域的創作與教育經驗。以下是關於林郁廷老師的詳細介紹:

職業背景:林郁廷老師目前擔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版印中心主任。此前,他曾在象坊坊數位設計有限公司擔任設計總監七年,高職多媒體設計科導師三年,啟聰學校美工科教師一年,並在中南部各大專院校兼任,例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等校擔任兼任助理教授的職位。

教育經歷:林郁廷老師擁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的藝術學碩士學位,目前在亞洲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博士班進修中。

研究與教學領域:他的研究領域為數位藝術創作。在教學方面,林郁廷老師教授的科目包括2D數位藝術、數位影像處理、錄像與剪輯後製、畢業製作、攝影、彩繪技法。

個人展覽:林郁廷老師從1999年到2025年舉辦21次個人數位影像創作個展,展現了他在藝術領域的才華和創造力。

學生指導與獲獎:林郁廷老師曾獲選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110學年度的績優導師。他的指導方式注重與學生及家長的溝通,以及對學生的個別化關懷和支持。在新冠疫情期間,他積極與家長和學生保持聯繫,確保學生得到醫療支援和維持教育品質。林老師還參與了學生租賃訪視工作,關心學生的居住環境和安全。

網站維護:林郁廷老師還負責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碩士班的網站設計和維護工作。

版印中心:林郁廷老師目前擔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版印中心主任。南應大版印中心是技職體系大學中唯一的版印中心,具有全國最佳的設備、師資與課程。

綜上所述,林郁廷老師不僅在藝術創作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同時也是一位敬業和受學生喜愛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工作和貢獻在學術和教育界都得到了認可。

----------------------------------------------

■林郁廷簡歷-03

個展21次
2025【Earth ~ 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台北 游移美術館
2025【Life ~ 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世界~林郁廷個展】台北 游移美術館
2024【 豐 — 林郁廷數位版畫個展】臺南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十五步藝術空間
2024【 泰 — 林郁廷數位版畫個展】臺南 佛光山南台別院 六樓藝文走廊

2024【 否 — 林郁廷個展】臺南  活石藝術空間
2023【一開始就這樣-
林郁廷數位創作個展】臺南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十五步藝術空間
2023【問‧林郁廷2023數位藝術創作個展】臺南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十五步藝術空間
2023【聞‧林郁廷2023數位藝術創作個展】臺南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ONE藝術空間
2022【氲-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臺南 佛光山南台別院 青年共學空間
2021【氤-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臺南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ONE藝術空間
2012【原點-林郁廷個展】臺中 豐原高中美術館  畫廊
2012【旅程-林郁廷個展】臺中 台中市立葫蘆墩文化中心 畫廊
2011【晴空-林郁廷個展】臺中 嶺東科技大學 數位藝廊
2010【晴空-林郁廷個展】臺中 中臺科技大學 藝術中心 展覽廳
2009【時光-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展】臺中 修平藝文中心
2008【殊相-林郁廷個展】臺中 嶺東科技大學 藝術中心 展覽廳
2008【花樣-林郁廷個展】臺中 朝陽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 藝廊
2006【林郁廷個展- 1996∼2006 視覺設計+數位藝術】臺中 中臺科大圖書館
2006【記憶•詩句-林郁廷1996∼2006 數位影像創作展】臺中 修平藝文中心
2002【數位•童年•擬造•記憶-林郁廷個展】 高雄 高師大畫廊
1999【圖片、影像、記事-林郁廷個展】 高雄 高師大畫廊

2024高雄藝術博覽會  LIN YU TING 林郁廷  “Peace 001-004” | 泰001-004  Digital print 数位版  2024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Bachelor and Master Programs / The Center for Printmaking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碩士班/版印中心

2024高雄藝術博覽會 LIN YU TING 林郁廷“Peace 001-004” | 泰001-004 Digital print 數位版 2024 Tai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Bachelor and Master Programs / The Center for Printmaking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碩士班/版印中心

氤‧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展出數位影像作品共34件
南應大美術系老師-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氤- 展覽日期:2021.12.14(二)-12.24(五)  [藝術家聊天室] 12.21(二)下午3:00-4:50-展出數位影像作品共34件

氤‧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展出數位影像作品共34件
南應大美術系老師-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氤- 展覽日期:2021.12.14(二)-12.24(五)  [藝術家聊天室] 12.21(二)下午3:00-4:50-展出數位影像作品共34件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個展--氳‧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
2022氳001林郁廷油墨直噴合成板90X90cm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個展-2022.3.13(日)-4.30(六)-氳‧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 南台別苑-青年共學空間-展出作品共20件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個展--氳‧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
2022氳007林郁廷油墨直噴合成板90X60cm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個展-2022.3.13(日)-4.30(六)-氳‧林郁廷數位影像創作個展 南台別苑-青年共學空間-展出作品共20件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2023數位藝術創作個展 -聞-Smell‧Lin Yu Ting 2023 Digital Art Solo Exhibition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2023數位藝術創作個展 -聞-Smell‧Lin Yu Ting 2023 Digital Art Solo Exhibition<ONE藝術空間>

一開始就這樣-林郁廷數位創作012023.12.04(一)~12.15(五) 南應大美術系-林郁廷老師個展「一開始就這樣-林郁廷數位創作個展」-南應大15步藝術空間

 

Earth —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陰影、土地、火~多麼清醒的人間~👈林郁廷個展

✨南應大美術系版印中心_林郁廷主任_於台北_游移美術館_個展_Life—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MAJI集食行樂」鄰近台北市立美術館,隱身在台北花博公園圓山園區一角,於2013年6月正式營運。

由歌手哈林庾澄慶與知名設計師葉裕清精心規劃,在大自然中運用貨櫃、原木穀倉,巧妙包覆住美食、原創商品、音樂、藝術等元素,打造出具有異國氛圍的生活市集空間:一座城市遊樂園。MAJI 集食行樂包含六大區域:神農市場、寰宇小吃街、玻璃屋市集、異國美食餐廳、商店街、Triangle以及多功能展演空間。

這世界,一點一點地,逐漸被那些奪目的偽裝層層包覆。

紛擾的炫目,遮蔽了本質,於是我們開始閉上眼睛找尋。

找尋一份單純而質樸的信念,讓我們能席地而坐,圍著營火暢談那些初始的美好。

所以,我們凝聚了同樣信念的一群人,試圖從迷霧中撥開層層包裝,儘管跌撞,儘管辛苦,只願以真摯的味道,原生的質地,意念的觸角,去交換你一身抖擻、無關矯飾的爽朗。

所以,誕生了MAJI 集食行樂 (MAJI Square)。

因為夠真摯,才稱得上麻吉。

夠真摯,才能被納入麻吉的圈圈裡。

在這貨櫃和原木穀倉所形塑的一個生活市集廣場,不論是小農蔬果或質樸小吃、新鮮創意或不受拘束的血液,都任你躺臥徜徉。

可以是三五好友相約、為一碗共同的美味記憶而聚,或是隻身前來,偎著這一群笑容的火光,以及莽撞卻動人的創作表演, 就這樣懶洋洋地褒著降溫的熱情,重新擁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原始傻氣。

或許,這一刻比劃較量創作、手藝或品味,但管他呢!面紅耳赤地一爭高低後,下一秒又能惺惺相惜、望著彼此的狼狽相視大笑。

也慶幸這樣坦率真摯的了解,才在平常恬淡的日子裡,淘洗出最純粹的情感、觀點、和味道。

話甭多說,就先集食行樂吧!

這裡的「好」,不足為外人道。

夠MAJI,才瞭。

【MAJI各社群】
官網|http://www.majisquare.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ajisquare
IG|https://www.instagram.com/maji_square/

主要商品 / 服務項目

1. 文創園區
2. 異國餐廳、文藝市集、特色商店進駐。
3. 假日有多元活動、藝文表演
4. 不同場域出租舉辦各式活動,如:派對、市集、餐會、婚宴、品牌發表會、品牌活動。
5. 優越的地理位置:位在圓山花博裡,台北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步行約五分鐘。

Lin Yu Ting Solo Exhibition~陽光、空氣、水~ 多麼美好的 世界~林郁廷個展

相關網頁
瀏覽數: